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历史·现实·艺术——关于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三个关键词

字体:
— 2023—
11/16
09:10:51
2023-11-16 09:10:51 来源: 文学报 杨辉

  大略言之,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可以历史、现实、艺术三个关键词总括。《千里江山图》虽以具体历史本事和人物起笔,却虚实相生,于宏阔的视野中总体性地呈现了中国革命史震人心魄的重要一页,为革命历史叙事之典范;《宝水》是对新时代中国乡村百年未有之历史性变革的细致书写,晚近十年乡村及其间人物观念和情感之变,在此皆有细致铺陈,乃书写正在行进中的生活现实之代表;《雪山大地》兼容二者,既有对沁多草原生活史、开发建设史的细致描画,亦有对现实生活全新图景的深情叙述,乃是从历史到现实的宏阔呈现,具有多个时期多样内容的贯通义。《本巴》《回响》在艺术性地表达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和生活经验上,皆有不同意义上的艺术探索,故而二者可归入关键词“艺术”中一并讨论。

  此处所言之历史,专指中国革命史。如题名所示,《千里江山图》意图展开的是革命史中重要一页的宏阔画卷,以1930年代主要发生于上海的一次事关革命力量存亡的历史事件为蓝本,书写了以陈千里为代表的多个革命志士在极端年代的极端境况中与敌对力量斗智斗勇,最终完成上级交付的重要使命的过程。全书故事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且极富张力,对重要人物思想、心理及情感的描绘亦可谓细致入微。其间大历史与个人命运、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生与死、爱与恨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在上海—广州双城的对照中,亦细腻呈现两地民俗风物之异。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英雄的无畏的选择震人心魄也感人肺腑。作品厚实、饱满,叙事颇有节制,不蔓不枝,故事行进有序而其后蕴含之境遇及心理却浑然茫然,故而全书有一种清晰与浑沌并在的美感。

  《雪山大地》起笔于1950年代末,大致收束于当下,其中所涉历史时间颇为开阔。大历史阶段性主题常有与时推移的自然调适,其间人物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创立伟业的不懈努力却一以贯之。数代援藏干部不畏艰苦之自然环境,以高昂的精神全心投入沁多草原的教育、医疗等等的建设之中,创造出了令人感佩的现实和精神成果。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并非外在于草原,而是身、心、情俱入,叙述者和桑杰之子小才让具有交互意义的身份认同,表征的正是民族融合的美好现实。全书视域宏阔,文气沛然,诗情浓郁,常有动人之笔,于细腻的日常生活叙述中表征历史的宏阔之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影响中彰显时代发展不断上出的力量。就中人与自然关系之变,亦具耐人寻味的重要的时代和现实意涵。

  作为书写正在行进中的社会现实的重要作品,新时代中国农村生活的丰富图景在《宝水》中得到了可谓细致入微的呈现。《宝水》以地青萍进入宝水起笔,移步换景,徐徐展开极具时代和现实意义的农村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以孟胡子、老原为代表的乡建人物乃是与新时代相应之新人,他们充分感应时代发展观念之新变,勉力完成农村新生活的新创造。婚丧嫁娶、世态人情,亦得到了极为充分的描画。在延安文艺以降,尤其是《创业史》《山乡巨变》所开启的乡土书写的历史脉络中,可以充分理解《宝水》的价值及其写作的难度所在。不同于《暴风骤雨》以史诗性的刚猛之笔宏阔呈现1940年代中后期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历史的表现方法,《宝水》近乎《山乡巨变》对1950年代新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新人之新观念、新情感、新心理的不断自我成就的细腻过程的艺术表达,论风格偏于中国古典文章柔性一路。论及周立波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的风格的转变,黄秋耘有言:“较多采用纤细的笔墨,对于时代风貌比较看重从侧面来进行描写,有关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在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这话可以直接拿来说明《宝水》的风格。从地青萍进入宝水起笔,几乎巨细靡遗地呈现乡间日常生活的细密纹理。婚丧嫁娶、迎来送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皆得到了颇为充分的描画,四章一百二十节,如是一幅幅乡村世态人情概略图,大小合宜,纤毫毕现,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回响》亦写现实,重心却与《宝水》大异其趣。以“大坑案”为切入点,《回响》于双重意义上打开理解和勘探“世界”的路径。一为冉咚咚自该案牵涉的数个人物的行为中抽丝剥茧,探幽发微,寻觅真相的过程;一为由此案的一个细节中牵出的慕达夫精神和情感生活问题且最终指向冉咚咚的家庭和情感的存亡,二者交互影响,共同构成这一部作品的复杂的内容。其叙事绵密,富有张力,表面风平浪静而内里波澜万丈,于广阔复杂的生活世界和细腻幽微的内心风景的交互震荡中,尽显外部世界的横无际涯和内在世界幽深莫测。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理智与情感、表与里、词与物、罪与罚、爱与被爱皆呈现出无尽的阐释的可能。东西因是回应着人类文学的核心命题——经由对人性的不懈勘探和对命运的尝试性把捉,彰显此在的人的限度与自由。朝向外部世界的探索容或有暂时的结果,面向内在情感和心理的省察却难有定论。《回响》故而不仅是内与外的回响,亦是虚拟与现实的回响,文学与其所表征的生活世界的回响。此回响震荡不已,难有定时。

  以类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思维写就之《本巴》,笔墨至淡而意蕴深厚,以简喻繁,一多并在,可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尝试性作品。核心人物及故事虽源出于《江格尔》,但内涵之复杂寓意却具更为复杂之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本巴地方类乎乌托邦,承载着江格尔和他的族人恒久的梦想,却也同时呈现出这种梦想的虚渺性质。赫兰的游戏和江格尔持续的梦中图景,庶几近乎人类文化努力的重要方向及其核心成果——在赋予无序的外部世界以意义和形式的过程中,必要的代价和必要的丧失。《江格尔》是梦,《本巴》的世界和它所召唤的读者又何尝不在梦中?时间和空间、历史与现实、梦与真、文化和文明、自我与他者于此皆呈现出别样的意义。《本巴》也因此秉有多样的可解性以及向多元精神空间敞开的丰富可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文学责任编辑: 庞舒青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