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了,战争阴霾再度笼罩南亚次大陆?

字体:
— 2025—
05/07
09:28:13
2025-05-07 09:28:13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屠晨昕

  在人口极度稠密的南亚次大陆,印度与巴基斯坦自从1947年分治以来,发生过三次战争与无数次交恶。伴随着两周前的枪声,克什米尔这个“火药桶”再度被推向风口浪尖。

  4月22日,莫迪正在沙特访问。图源:央视新闻

  据新华社5日援引印媒报道,印度已经切断了杰纳布河伯格利哈尔大坝的水流,并计划在杰赫勒姆河基萨甘加大坝采取类似措施。印媒称,不允许印度河的“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新闻画面显示,杰纳布河急剧干涸。

  印巴5日还官宣新装备。巴军方宣布成功试射“法塔赫系列”地对地导弹,这是进入5月以来巴军方第二次试射导弹。印度军方则宣布成功测试新型水雷。

  5日,印度内政部要求多地7日举行民防演习,这是印度最近50多年来首次举行类似演习。同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印巴双方保持最大克制。

  4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此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亚地区重要国家,两国的和睦相处对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邻国,中方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根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宗义向潮新闻记者的解读,印度此“断水”之举非同小可,其潜在严重后果是有可能逼迫巴基斯坦选择动武的。

  那么,“断水”会对巴基斯坦造成怎样的伤害?这对70多年的老冤家会再次大打出手吗?

  印度“断水”“断路”“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据新华社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镇4月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26人丧生,其中24人是印度游客,1人来自尼泊尔,1人为当地导游。另有至少17人受伤。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媒体称一个名为“克什米尔抵抗”的组织宣布发动了22日的枪击。按照该组织说法,超过8.5万名“外来者”已经在克什米尔地区定居,造成“人口改变”。受袭击的人与印度安全部门有关联,并非普通游客。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加强警戒。图源:央视新闻

  枪击发生后,正在沙特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紧急回国,与高级安全官员举行特别内阁会议。

  多日来,印巴均采取强硬措施,引发局势升级。

  据央视新闻报道,枪击事件后,印方指责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并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暂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条约》以切断巴方水源、禁止从巴直接或间接进口所有商品、暂停了与巴的所有邮件和包裹递送。巴方坚决否认与枪击事件有关联,并对印方采取多项对等反制措施,包括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领空、暂停所有对印贸易等。双方各自取消了对方公民的签证,印方还驱逐了巴驻印使馆的全部武官。

  此外,印度关闭了两国间目前唯一的陆路口岸。鉴于印巴之间目前没有空中直飞航线,此举相当于切断了两国间一切交通运输。

  更让全世界紧张的是印巴两军的直接交锋。枪击事件发生后,双方在实控线附近已连续11天进行交火;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印巴战机曾短暂对峙。

  在刘宗义看来,莫迪政府把矛头针对巴基斯坦显然是一种“甩锅”行为,是为了推卸责任、平息印国内民众的愤怒情绪,并反击拉胡尔·甘地等反对派的批评。此次事件表明,莫迪政府激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会激起更激烈的对立。

  枪击事件发生后,印度新德里降半旗以示哀悼。图源:央视新闻

  “莫迪政府2019年修改宪法第370条款,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特殊地位’并将该邦划分为两个联邦直辖区,在该地区派驻重兵,并允许外邦印度教徒迁入并购买土地和房屋,激化了当地宗教矛盾与分离主义情绪。”刘宗义表示,这一情绪被袭击者利用,制造了22日流血的事件。

  实际上,印度境内发生类似袭击事件,印方将责任推给巴基斯坦是一贯做法。

  而从近几年巴基斯坦政府一直采取积极行动希望改善与印度政府的关系来看,巴基斯坦政府主动策划和支持此次袭击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巴基斯坦“生命线”被掐,后果很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首次以“断水”为武器升级战略威慑,引发巴方强烈反应。

  印度外交秘书米斯里4月23日宣布,印方决定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直至巴基斯坦以可信且不可撤销的方式公开放弃支持跨境恐怖主义活动”。

  据专家介绍,在经历长达9年的谈判后,印巴于1960年在世界银行斡旋下签订了该条约,就印度河及其支流的水资源在印巴之间的分配作出规定,要求共享有关水排放的信息。

  印度河。图源:极目新闻

  根据条约,印度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东部3条河流的水源: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亚斯河,其中两条流入巴基斯坦。巴方控制着西部的印度河、杰纳布河和杰赫勒姆河,这3条河流流经印控区,但主要流经巴境内。条约规定印度有义务让这些河流的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供其“不受限制地使用”。

  巴基斯坦是该条约的主要获益方,获得上述河流约80%的总水量。印度河是巴最重要的河流,它源自中国西藏,流经克什米尔后穿过巴基斯坦,最终注入阿拉伯海。

  据新华社援引路透社,印方暂停执行这一条约,意味着将停止与巴方共享水源。

  这一举动可非同小可,因为该条约被视为印巴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在1965年和1971年两次印巴战争以及1999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印方也未暂停执行该条约。

  不过2014年莫迪上台执政后,印度屡次威胁要对巴“断水”。2016年,在武装分子袭击克什米尔印军基地后,莫迪曾表示“血与水不能共流”。2019年,在克什米尔发生自杀式爆炸事件并造成数十名印安全部队人员死亡后,印度官员威胁要让东部河流改道,使其不再流向巴基斯坦。

  巴国防部长阿西夫表示,印方多年来一直寻求退出《印度河用水条约》,现在“试图以这一事件为借口”达到目的。

  刘宗义认为,印度此举旨在威胁巴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表明南亚安全博弈已突破传统军事对抗框架,进入“水-粮-能”复合威慑的新阶段。

  据介绍,巴基斯坦全国大约70%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赖这些河流,而农业是巴经济和农村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突然中断水源供应,极可能对巴的粮食生产、饮水安全以及经济稳定造成灾难性后果。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4月24日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图源:央视新闻

  当前,巴基斯坦面临着地下水枯竭、农业用地盐碱化和蓄水能力有限等严重问题。巴水资源管理机构3月曾警告,在其主要农业省份旁遮普和信德省,当前作物生长季的最后阶段可能面临35%的用水缺口。如果印度在即将到来的雨季泄洪,对巴基斯坦的打击可想而知。

  “印度河河水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断水可以在巴民众中制造严重心理恐慌。”刘宗义说。

  巴基斯坦称此举为“水恐怖主义”,突破了历史底线,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条约,违背了国际道义。巴方还声称,“断水”可能迫使其采取战争手段。

  国际支持寥寥,印度并无获胜把握

  此次印巴危机恰逢在特朗普政府发动全球关税战、“全球化”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之际。刘宗义的解读是,它不仅直接影响印巴两国,也牵涉到全球各大国以及以色列、土耳其、沙特等中东国家。

  “印度旨在通过非军事手段施压,希望借此实现过去几年一直孜孜以求的修改《印度河河水条约》的目标。”在刘宗义看来,莫迪此举同时意在塑造自己“强人”形象,平息民众怒火,打击反对派,推卸其政策失误的责任。

  假设两国爆发热战,即使巴基斯坦的GDP只有印度的1/10,但巴军武器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并不落后于印度,在军事冲突中印度很可能得不偿失。2019年,印度就曾出现飞行员被巴基斯坦军队俘虏的窘况。巴基斯坦毕竟是一个拥核国家,而断水乃至战争都会涉及到生死存亡。

  而巴基斯坦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安全社会形势不稳,并不想卷入一场战争。其最佳选择是通过外交手段,通过国际组织的协助为自己澄清,和平解决当前危机。

  但面对印方的无理指控、重兵压境以及“断水”威胁,巴方只能被迫反击、绝地求生。刘宗义告诉潮新闻记者,如果印度迟迟不解决河水问题,影响到巴基斯坦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巴可能会被迫对印境内水坝发动打击。

  5月1日,巴基斯坦陆军组织实战演习。图源:央视新闻

  对于美国而言,虽然特朗普及万斯等人公开声称支持印度打击恐怖主义,但并未指责巴基斯坦。对于印度对巴“断水”甚至动武,美国并不支持。刘宗义认为,对美国而言,印度的存在价值是与所谓印太战略有关的,而不是用来针对巴基斯坦。

  “俄罗斯虽然传统上与印度关系密切,但近年来与巴基斯坦关系提升很快,在其仍未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情况下,不希望印巴陷入冲突,影响上合组织发展。”刘宗义还指出,俄更不希望印军手中的俄制武器在冲突上暴露其落后。

  对于几个地区大国,刘宗义认为,土耳其希望体现其在伊斯兰世界中的领导地位,而以色列则希望通过支持印度打击巴基斯坦这个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有核国家。

  总体而言,国际社会并不支持印巴再次发生战争。因此,莫迪政府实际上陷入了尴尬境地:国际社会不支持其开战,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但真打起来也没有打赢的把握。

  “如果此事不能和平解决,将对全球秩序造成深远影响,而印度的做法尤其是‘断水’的行为,将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恶劣先例。”刘宗义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印度责任编辑: 庞舒青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