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布一封致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公开信,宣布即刻免除其职务。此举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虽然法律层面上,总统能否直接罢免美联储理事仍存在重大争议,但这一政治动作已在市场与舆论场掀起双重冲击波。
事件回顾:一纸公开信引发风暴

截至目前,库克尚未就这封“免职信”发布最新表态。但是,针对特朗普8月20日前后在社交媒体上对库克进行的辞职施压,库克已经通过多家媒体表示,她不会因为一条推文或者政治压力而辞职,并强调将通过合法程序作出澄清。

法律与制度:总统权力的边界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联储理事是14年任期的独立官员,仅能因“正当理由”被罢免,譬如严重的不当行为、违法或道德败坏,且必须经过法律程序。
换言之,联储理事属于独立机构官员,享有较强的职位保护,总统并不能像对内阁部长那样将联储理事“随时免职”。即便总统发布所谓‘免职信’,也必须通过司法审查才能真正生效;在法庭裁决前,库克仍然是合法的联储理事。
这一点在1935年的“Humphrey's Executor v. United States”案中已被最高法院确认。在该案中,时任总统罗斯福试图罢免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但最高法院裁定独立机构委员只能因“正当理由”被免职,总统无权随意撤换。这一判例成为限制总统罢免权的重要先例。

政治动机:央行独立性的冲击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通胀反复、金融市场动荡,因此利率政策极具敏感性,而美联储又掌握着利率政策的关键扳机。特朗普一直都在抱怨美联储“拖累经济”,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矛盾不断。此番点名库克,无疑更是将美联储作为央行的独立性推向风口浪尖。
舆论对此普遍担忧。《卫报》评论指出,这延续了特朗普惯常的策略——通过“倒计时外交”和“法律战”在公众场域抢占话语主动,而不必等待冗长的制度程序。美国国内批评者直言,这是赤裸裸的政治干预,破坏了制度性约束。

深层影响:制度信任的消耗战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特朗普“免职令”的象征意义已经完成:它削弱了美联储的独立性预期,加深了外界对美国制度运行的怀疑。如果这一趋势延续,独立机构将逐渐失去权威,美国治理体系的“防火墙”势必出现裂缝。
从金融市场到全球舆论,这场风暴远未结束。它考验的不只是库克个人的命运,更是美国制度能否抵御政治冲击的韧性。
特朗普与库克之争,既是一场围绕诚信的指控,更是美国民主制度与政治化趋势之间的一次正面碰撞。结果如何,将在未来数周见分晓。但无论如何,这一幕已在全球范围留下深刻烙印,也让美国引以为傲的“央行独立性”制度蒙上了阴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