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在重大工程与前沿探索领域接连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北极密集海冰区完成世界唯一的连续载人深潜,到西安东站主体结构封顶,再到我国最长长输供热管道贯通,三项“全国首例”乃至“世界唯一”的突破,共同勾勒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探索中硬核实力的跃升。
世界唯一!我国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
10月27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备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奋斗者”号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于今年7月22日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奋斗者”号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同时,“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进行了水下协同作业。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最大下潜深度5277米。
本航次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科考队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全国首例!西安东站主体结构封顶
10月27日上午,我国“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西安东站站房主体结构顺利完工。这一里程碑式进展,标志着这座承载着西北交通新使命的枢纽正加速成型。
作为国家铁路网布局中的关键节点,西安东站建筑总规模达39.4万平方米,设13台27线,并预留城际场接口,真正实现高铁、普铁、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未来投用后,预计年旅客发送量将突破3650万人次,成为缓解西安铁路枢纽客流压力的重要引擎。

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建成的站房屋盖采用了全国首例山脊组合造型斜交空间管桁架结构,这种创新性设计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更对施工提出极高挑战。为此,建设团队自主研发分区提升方案,通过精准分段吊装与拼接,不仅施工更安全,还将整体施工效率提升近30%。
全长110公里!我国最长的长输供热管道贯通
10月26日上午,随着“聊热入济”工程北线齐河段潘庄引黄干渠顶管处最后一处断点打通,“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北线实现全线贯通,开始全线冷态调试,将在今冬供暖季投入运行。
“聊热入济”工程是指利用山东聊城的电厂余热“变废为宝”,为济南市区提供“域外热源”的供热工程。本次贯通的北线,在今冬供暖季将把山东聊城信发集团信源电厂的余热,化作管道中的高温水流,为济南中心城区输送清洁热源。这条长110公里、管径1.6米的“超级暖气管”,是目前我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输供热管道。

除了北线,“聊热入济”南线也将于年底前贯通。届时,总长约150公里的南北两线可为济南供暖1亿平方米,预计每个供暖季可减少标煤消耗129.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6.4万吨,相当于4个塞罕坝林场一年的固碳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