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港澳台·华人 正文
“港校热”降温:“南飞”十余年 理性在回归
2016年07月14日 10:42:01 来源:人民日报 楚淇

  曾几何时,港校北上“抢人”,尤爱“掐尖儿”,吸引了一大批成绩优异考生“南飞”,让不少内地名校大呼“狼来了”。近年来,“南飞”的“尖儿”似乎有所减少。“雄风似不再”,现象背后看本质:理性在回归。

  经过几年的试点招生,“鲶鱼”在2003年正式下水。这一年,教育部同意香港高校在内地6省市自主招收自费本科生。到2007年,港校的招生范围已扩大到25个省市,招生人数增长至近1400人。一时间,“港校热”成为盛夏高频词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与考生的双向选择,像极了市场中的买卖双方:你出的“价”高,我就选你。状元“南飞”,也带来了反思:港校到底给出了啥“价”,让橄榄枝如此具有诱惑力?是数额颇丰的奖学金?还是华灯璀璨的维多利亚港?抑或是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制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都应存在。往大背景上看,随经济全球化一同到来的还有教育国际化,内地刚打开港校招生闸门的头几年,如狂风一般,“看世界”的新鲜感冲击着内地的教育市场。

  风来了,打了个转身,似乎又走了。今日看,曾经“万人报港大”的盛况不再,“港校热”似无人再提,“港校寒”则冒了出来。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甚确切。即使不再“热”,也不至于“寒”,诸如港大、港中文等名校,其整体水平在国际上仍维持较高水准,每年还是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内地学生报考。所以,更为确切的说法是:港校内地招生走过十多年的历程,内地考生的选择趋于理性。

  “我是否适合香港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是否适合香港的教育模式?”“港校是否比内地高校更能契合我的人生规划?”……当绣球抛来,一系列思考进入到考生脑海。有思考,便免于盲目,“能不能去”逐渐变为“适不适合”,这对于港校和学生双方都是一件好事儿。

  当然,如果纯粹冲着奖学金去的话,也无可厚非,那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赴港学习就是一本万利。看过“香港大学拒收内地状元”的新闻,也看过“学霸弃港大,复读考北大”的新闻。学生与院校“八字不合”,往浅了说是教学方式的问题,往深了说是文化理念的差异,如同“这么多年一直吃馒头,突然要天天吃米饭了”一般,适应能力好的人能够迅速转换角色,适应能力差的人则会叫苦不迭。所以,这也和选专业差不多道理,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适合你的才是王道。如今,考生逐渐对港校有了自身的判断,港校也逐渐找到了真正的目标群体。

  “南飞”走过十余年,走过了万人空巷,走过了人来人往,从早期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渐成风气,再到理性、务实的选择与考量。这么走,路就走对了。(楚淇)

标签: 香港;高校;热度;降温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卡梅伦进行最后一次首相问答

每日关注
  • 茅台发声明否认涨价 业内:取消承兑汇票已变相提价
  • 长江中下游再遭强降雨 湖北和苏皖南部受影响最严重
  • 调查称在职人比上一代多用14年规划退休
  • 北京第五福利院将专收“失独老人” 需现场审核
  • 北京22医院将推帮老助残挂号服务 专人教手机挂号
相关阅读
  • 香港高中毕业生人数下降 赴内地升学仍具吸引力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五十六期:干部选拔任用有标准 浙江打出“上”“下”“管”组合拳
  • 【政百科】第五十五期:前三季度浙江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