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楚标学校升旗队的小学生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 黄楚标学校供图
香港学校:大声讲出爱国爱港(港澳在线)
本报记者 连锦添 陈 然
新闻回放:
2017年12月16日,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港专)毕业典礼奏放国歌时,两名毕业生拒绝按规定肃立,故意坐下。校方认为这二人不尊重国歌,要求立即离场,10多名学生忽然发难抗议,结果一同被赶离场。
毕业典礼后,港专校长陈卓禧主动面见学生。他动容地说,港专作为一所爱国爱港的学校,必定高举爱国旗帜,“由我们(学校)成立第一日开始,就挂五星红旗,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因为这件事,受尽港英政府打压,资助被取消、校址被收回,也从没放弃爱国立场!你们如果连这件事都不知道,那就是你们选错了学校!”
爱国爱港一以贯之
当日,陈卓禧校长除了坚定表达校方立场,还语重心长加以正面引导。他希望学生客观了解国家的好处及问题,“用赤子之心,去为国家的改变与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我作为校长对你们最衷心的希望。”
其实,这已不是陈卓禧第一次教育那些搅事的学生。2016年毕业典礼奏响国歌时,混入该校的港独团体“香港众志副主席”黎汶洛突然举起“反对人大释法”的标语。陈卓禧同样没有选择沉默,他与学生进行对话,细析香港与国家的关系。
港专校董会主席刘佩琼表示认同陈校长,“我在老师年会也讲得很清楚,我们是爱国学校,要把学生当作是我们的子女、兄弟姊妹,不要令他们误入歧途。”
维护国歌尊严,校长动真格,获点赞无数,外界纷纷关注香港传统爱国学校的情况。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学校从数量看属于“凤毛麟角”,全港中小学总计约1100所,而历史悠久的传统爱国学校仅有十来所,例如香岛中学、培侨中学、福建中学、旺角劳工子弟学校等,虽然占比不大,但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爱国学校大多创立于二战后,当时香港百业待兴,失学严重。由社会人士筹募经费兴办的这些学校,主要为清贫子弟提供教育。例如港专,由1957年创办的“旺角工人夜校”发展而来,走过一甲子的岁月,总计培养人才60万人,现已成为全港最大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之一,可授予香港政府认可的大专文凭和学士学位。
由爱国人士创办的香岛中学,现已发展成4所学校,去年举办了70周年校庆,共培育毕业生3万多名。该校追求优质教育,杰出校友包括已故的成思危先生等。
传统爱国学校一路行来,历经风雨。香岛中学的首任校长卢动,1950年因在学校挂国旗和唱国歌,被港英当局无理驱逐出境。邓飞回顾道,当年港英政府对爱国学校的限制和打击:一是设立规条,禁止爱国学校毕业生报考纪律部队或政府公职;二是以检查卫生、消防等借口进入校园内,肆意扰乱课堂秩序。
“第二点尚且可以克服,第一点的冲击力真的太大了。”邓飞解释说,虽然港英政府并没有白纸黑字写明这道“禁令”,但却在招考条文中增添了许多限制条款,变相封锁了爱国学校毕业生的职业道路,“等于剥夺了他们向社会上游流动的机会,着实狠心。”
然而,打压并未改变这些学校的爱国立场。邓飞表示,以香岛中学为例,在创办之初就在校内举行升国旗、奏唱国歌等仪式,几十年来没有改变,“这是传统爱国学校的惯例”。
多种形式弘扬爱国正气
上午8时45分,校园钟声响起,400多名学生精神抖擞地进入礼堂,雄壮的国歌响起,学生们齐声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这是黄楚标学校(小学)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的情景。
在何日东小学,升旗礼也是全校的一件盛事。该校还开展“师生祖国情”主题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认识祖国,分享爱国情怀。
问及将军澳香岛中学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邓飞自豪地表示,学生们从来都是全体出席。他认为,这样的爱国传统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让爱国之情自然而然、习以为常。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楚标学校校长黄锦良接受采访时介绍,该会2002年成立的香港升旗队总会,已成为香港众多制服团体中的一员,它以在学校及团体推广升旗文化为使命,目前全港已有400所中小学成立了升旗队。
一次次庄严的仪式,撼动学子的心田。天水围香岛中学学生曾子扬写道:国歌声起,一种感动从广阔的空间一直延伸至狭小的心房,时间仿佛停止了。
为了树立和弘扬爱国正气,香港不少学校不断创新方法,有的学校把挑选升旗手作为一种激励,由本校体育比赛的单项冠军担任升旗手,有的挑选优秀学生在国旗下作演讲。
2012年10月,港府有关国民教育独立成科的计划被搁置后,鲜鱼行学校仍旧按计划开课,学生每学期上18堂国教课。学校自行编写通识教材,打开校门,让家长、传媒、政团、教育界人士等,走进课室观摩国民教育课。现任校长施志劲,是当年最早开这门课的,讲解的是国歌与国旗,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使部分有疑惑的家长改变了看法。
黄锦良说,“升旗仪式后,我会在全校师生面前做‘国旗下的演讲’。”他认为,香港教师有必要多去祖国各地参访,亲身感受国家的变化和强大,这对教书育人大有裨益。
组织香港学生赴内地交流,香港中联办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例如推动两地建立700多对“姊妹学校”,通过实施“万人计划”等项目,使每年赴内地交流的香港高校师生稳定在万人左右。
“中华历史文化动力”平台发起人伍淑清,近20年来成功组织100多场“了解国情,认知祖国”的交流活动,历年参与的香港青少年逾1万名。她的方法是以大带小,接力传承,请老团员做队长组长,大手牵小手,一直往前走。
黄锦良表示,爱国教育不能只在教室内说说而已。学生们无须走多远,仅仅去深圳这个“东方硅谷”,就可以看到祖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正逐渐走入国际舞台的中央。
认知情怀大声讲出来
胸中有了爱国爱港的认知与情怀,更多的香港教育工作者大声讲出来。
黄锦良校长说:“环看各国,人们向自己的国旗和国歌表达敬意和情感,都是人之常情,香港在中小学升国旗唱国歌,天经地义!学校是推动德育及国民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如果连学校都不做,还可以在什么地方推动?”
一位香港老师告诉记者,如果教育工作者都能像陈卓禧校长一样,是其是,非其非,及时纠正一些行为,香港下一代教育的局面会大大改观。如果教师多选择沉默、回避,久而久之,可能导致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旺角劳工子弟中学校长黄晶榕认为,香港年轻一代受香港特有的历史和政治环境所影响,更需要教育工作者放下政治成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负责任地引导孩子认识祖国。
谈到最近情况,黄锦良结合自身观察认为,自去年“七一”习近平主席来港视察之后,香港社会氛围逐渐向好,教育界对国家的认同明显提高,学生们更积极主动地了解国家,教师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更有底气、敢于发声。
邓飞直言,在港办爱国教育,要见真章、动真格。这是一种信念的坚持而不是权宜之计,未来不但要坚持做,还要探索新的方法。例如把爱国教育与国际化相结合,用英语介绍当代中国包括外交成就、“一带一路”等。
伍淑清的专业不是做教育,她长期不辞辛劳投入国情教育,就是源于深切的认知。她说:“我的父亲常教导我,要做一个自觉的中国人,何谓‘自觉的中国人’?我认为就是坚定的民族身份认同,深刻的民族历史把握,理性的民族精神认知,适合的民族情感表达。”
香港风采中学校长何汉权提出:香港未来教育政策应是“香港情怀、国家观念、世界视野”,三合一缺一不可。
近期,香港围绕国民教育、爱国精神,老师们纷纷表达殷殷期待。不久前带团赴内地的“中华历史文化动力”顾问梁珠兰老师寄语学生:“香港是个面积狭小的地方,希望同学们都能开阔视野,心系家国,放眼世界,明辨是非,努力前行,做一个有见识,尽责任的公民。”
辛勤浇灌,紫荆花开。正因为有各方锲而不舍的推动,正义之士激浊扬清的作为,使爱国精神在香港更广泛地传扬,浩然正气在加速培育,香港社会主体的国家观念在进一步增强中。
- 【新时代·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李晓兵:特区治理需夯实宪制基础 履行宪制责任
- 港媒:香港人寄望依靠“新福利”赴内地发展
- 香港:寒冬送温暖 万人享“盆菜”
- CES专访:香港贸发局美洲首席代表谈“香港优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