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4月25日电题:“创新轴”传动“知识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走笔
从深圳蛇口所处的南山北瞰,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创新平台连珠成串,正发出耀眼光芒。
从南山南眺,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老牌劲旅”积累厚重。
这条南北向的“创新轴”不断传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链”,“知识动能”遍布湾区各个角落,孕育湾区创新的生命力。
知识“内渗”现象渐显,提升“轴动能”
近期,“诺奖实验室”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正式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授牌。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的带领下,实验室将围绕可塑性原理和机制展开研究,有助于破译大脑奥秘,推动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的发展。
“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全球瞩目。”厄温·内尔说,“很高兴能在此成立实验室,今后我们会在这里一起开展脑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
目前深圳这样的“诺奖实验室”已有6个,湾区城市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
集智纳贤、创新不断。深圳南山西丽湖畔的国际科教城已吸引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集聚,超过4万名高等院校师生正在构成湾区企业发展的强劲“智核”。
“从深圳的国际科教城,北上到广州大学城,南下是香港大学等‘老牌名校’,湾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知识轴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7万人;广州和深圳分别增加40.6万人和49.83万人,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列。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南山区,已成为“创新轴”的重要支点。2018年,南山新增“领航人才”626人,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连续6年位列广东区(县)第一。
“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南山持续显现人才集聚的现象。南山常住人口中约有1万博士,10万硕士。”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说。
知识产业碰撞“火花”,孵化“创新力”
如何将大学的研发成果、“橱窗”专利,转化产生经济效益?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深圳大学出台的《深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就明确对于一次性转让收入,85%归于研发团队,完善了激励机制。
深圳大学教授彭翔团队长期从事三维数字成像与测量技术的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20余项。正向激励之下,彭翔团队的技术不仅助力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还与华为、京东等企业开展合作,近3年帮助易尚公司累计新增产值3.5亿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公布的2018年PCT(专利合作协定)数据显示,深圳大学当年共有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201件,位列全球教育机构第3位,中国高校第1位。
在传统高校成果转化机制之外,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也成为知识产业碰撞“火花”的有效平台。在这样的单位里,项目投入更加自主、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产品需求更加贴近市场。
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从牛跟腱里提取的高纯度胶原,经过加工、灭活等繁杂工艺,制成的人工皮肤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该企业正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说,该院至今已成功孵化了2500多家企业、20多家上市公司。
知识流动畅想未来,构成“湾区孵化器”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让粤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动起来,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动力。”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汤晓鸥说。
目前,他牵头组建了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联合实验室,为深港两地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合作平台。
更广泛的科技协作热潮正在不断形成。香港与深圳共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已完成规划程序,计划2021年开始建设研发中心等工程。
更便利的基础设施不断“融通”。随着湾区“主动脉”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畅通,“一桥一铁”正不断加速湾区的创新要素流通。
更壮观的“链式CBD”正在南海之畔串联形成。以科教、创新、人才等为支撑,一条沿深圳湾海岸线的“链式CBD”,正逐步串联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形成滨海总部经济带。
在不少业界专家看来,“创新轴”不断传动赋能,更重要的是形成湾区经济的大型“孵化器”,孕育湾区“创新生命力”。
“创新轴”的一角,深圳南山联合总部大厦,光峰科技创始人李屹正信心满满地谋划“激光显示”时代,他创办的公司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近期正式被受理。
如同光峰科技,一波又一波由粤港澳大湾区孵化而生的企业,正在“知识链”中不断前进拓展,链接国际创新资源,探寻自己的“世界坐标”。(完)
- 【丝路新画卷】创新发展集聚 “一带一路”新动能
- 高标准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 助力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旅游大湾区
- “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圆满闭幕 以音乐阐释和传递丝路内涵
- 广州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担当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