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美媒称,在当今美国,养育子女的传统智慧是这样的:教他们认识自己,鼓励他们志存高远,向他们展示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并规划未来的成功道路。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3日刊文称,然而,把孩子变成一个健康上的成年人,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恰恰与我们认为自己该做的那些事情相反。这种“新”方法实际上非常古老,它有着2000年的历史并且受到孟子、孔子和老子等中国哲学家的智慧的启发。
这几位哲学家在养育现在的孩子时可能怎么说?文章作者克里斯蒂娜·格罗斯-洛作了如下设想:
不要再寻找自己的兴趣
我曾经认为,即使在婴儿期,我也能发现自己的4个孩子的个性,从而按照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养育他们。文化习俗强化了自我发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青春期,当少年们思考自己是谁的时候。
但中国的哲学教给我的是,思考你是谁、你热爱什么,是危险的。当你试着认识自己并发现自己兴趣的时候,你所真正寻找的,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当我鼓励自己的孩子思考自己是谁时,实际上,我把他们限制在了他们认为的此刻的自我上,没有意识到人是变化的。
中国的哲学家正确地把人类描述为复杂多面的生物,人类每天都在不断地遇上其他复杂多面的生物。我们在每次交流和每一次经历中发生变化,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发展。我现在尝试告诉孩子们,把自己看作一个无限变化的人,有能力开发新的兴趣并且作出变化。
继续“过家家”
我们教自己的孩子要真诚,要真实地表达自我,并对任何看上去“虚假”的人和事保持适度的怀疑。但中国哲学家们知道,“过家家”游戏很有必要,不仅在童年时期,对成年人也是如此。
在每天的某些时刻,我们假设自己是另一个人,就像当我在街上笑着跟一个熟人打招呼时,我其实当时正在为和另一个同事的对话而苦恼。把这样一些短暂的时刻当作一种脱离我们认识的真正的自己,或脱离我们当时的真实感受的练习,我不仅教会了孩子们要有礼貌。我教给他们的是,不要落入时刻保持真实自我的陷阱。
把人生当成一系列片段
当孩子们知道了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时,他们可以慢慢地筛除那些看上去不相关或无趣的事情。
在我读孟子著作时,我领悟到,为未来的职业做出严格规划,直到几年后才醒悟过来,发现现在的生活是由17岁的自己决定的,然后不得不做出改变,这是多么低效。
鼓励自己的孩子关注一切,做那些自己并不十分擅长的事。
发现自我约束的益处
美国的教育注重课堂参与,强调领导者的性格外向,这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积极、乐于表现和过分自信的学习者。我们的孩子知道,锋芒毕露更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俱乐部的领导者,得到老师的推荐,从而确立自己未来的成功之路。
这种训练与中国哲学家老子的“以柔克刚”的思想恰恰相反。一个自大的笨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引起其他同学的愤怒、反感甚至鄙视的。做一个不要总是想主宰课堂的人,是有好处的。
我曾经担心,我的孩子们安静的性格,可能不利于他们在人生舞台上被当作平等的竞争者,并且为如何教他们更自信、敢于站出来而苦恼,但是现在,我用不同的方法来教他们。我告诉他们,通过关注每种情况下的感情和关系,知道如何改变现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影响力。
关心俗事
中国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无限变化的关系组成的。因此,他们强调,当我们不再关心自己是谁,未来的计划是什么和自我主张,而是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时,我们才能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
关心他人是很困难的。这要求不断的关注、适应和回应。但这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它不仅能让我们的孩子变成更好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它还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编译/王栋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