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积极推进务实合作 莫喀高铁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央广网圣彼得堡11月8日消息(记者郭淼 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地时间6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中俄总理第21次定期会晤并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当地时间6号晚,李克强总理抵达圣彼得堡后,在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陪同下参观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当地时间7号下午,李克强在圣彼得堡康斯坦丁宫同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两国总理听取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投资合作委员会和能源合作委员会四个双边合作机制的工作汇报,就未来合作规划深入交换意见。
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积极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丰富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双方在众多战略性大项目上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提升中俄务实合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中俄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将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它有望成为中俄首都间铁路交通发展的先导工程。央广记者就此专访了参与项目前期设计的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莫喀高铁勘查设计项目经理陈列。
现在,从北京坐火车到莫斯科,大约7000公里,历时六天。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到两天以内,这就是中俄共建的“俄罗斯(莫斯科)—中国(北京)”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目前,其中的莫斯科—喀山高铁已基本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4年年底,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就表示,要落实好两国业已签署的高铁合作备忘录,希望中俄高铁合作工作组抓紧研究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有关问题。
2015年5月,中俄高铁合作联合工作组举行第五次会议暨企业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形成了纪要。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见证下签署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建设协议。
莫喀高铁线路全长770km,未来线路还将继续向东,经过叶卡捷琳堡、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至中国境内的乌鲁木齐,并最终融入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络。中俄高铁合作与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普京总统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契合。
2015年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竞标,与另外两家俄罗斯设计院成功参与到了“莫斯科-喀山”高铁的勘探设计工程里,这也是中国高铁技术真正意义走出国门的首个项目。
中铁二院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勘察设计项目经理陈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条高铁线路将采用尖端成熟的技术,意义重大。
中俄共建莫斯科到喀山高铁,最大程度保障俄罗斯交通安全和可靠性的同时,也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出行条件,因为它采用的是先进、成熟、尖端的工艺技术,可以改善俄罗斯的基础设施,也可以加速中国铁路产业和铁路行业整体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提高中国高铁的国际声誉,对中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铁建设可以带动很多新产业发展,在俄罗斯近二十年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的背景下,高铁建设可以提振俄罗斯工业发展水平。
陈列介绍,俄罗斯城市人口的不平衡,也是很重要的背景。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居住在莫斯科,对莫斯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很平衡。现在莫斯科到喀山乘坐铁路需要14个小时,如果把莫斯科和喀山的铁路修建以后,因为有高铁出行,只需要3个半小时。比如到弗拉基米尔,1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到,原来在莫斯科的部分人就可以到弗拉基米尔居住,那边空气环境又好。通过人口的重新优化分配,一方面增加流动性和商业活动,另外也优化了城市的布局。
莫喀高铁设计时速400km/h,建成后是全世界设计速度最高的运营铁路。除了速度快,高纬度地区修建也是这条线路的特点。另外,由于当地冬季较长,每年有效施工期很短。这些特点同时也是难点。陈列表示,前期设计不仅充分考虑到这些难点问题,而且都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保证这条线路安全、可靠、舒适。“因为高铁对轨道的平顺性要求很高,如何才能保证路基在冬天不冻上、平顺运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解决。另外,400km/h的速度还有空气动力学的问题、列车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高速道岔这些都是新问题。因为中国的高铁从寒冷的哈尔滨到海南岛,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都有经验,所以在技术方面(莫喀高铁)虽然有特殊问题,但中国有经验,可以解决。”
陈列表示,俄罗斯普通铁路的技术理论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完善,由于高铁是新技术,和在国内不同的是,前期勘察设计过程经历了很多的相互磨合,而且也体现了角色的转换。“俄罗斯本身有一条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有些陈旧了。因为高铁是新技术,要让他能够接受新的这一套新的(高铁理论体系),这里面有很多的交流。我们以前是‘学生’,现在要帮助‘师傅’了,这里面有角色的转换,也是相互磨合的过程。”
- 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
- [视频]李克强抵达圣彼得堡
- 李克强在会见中东欧国家汉学家时寄语 做中国和中东欧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
- [视频]李克强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