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海洋六号,我们是来自山东烟台的‘隆达’号远洋渔轮,请问你们能否提供一下这两天周边海域的海浪情况,我们想看看是否需要采取避风作业。”
当地时间1月26日上午,正在南极半岛海域作业的“海洋六号”科考船驾驶台收到了这样的中文呼叫。此时已经是北京时间26日午夜,万家团圆的农历除夕即将来临。
接收到信号的“海洋六号”三副李峰和报务员张力中随即调取船上的气象海浪资料并告知“隆达”号,当天下午相关海域预计会出现7到8级大风和3米以上大浪,预计持续到1月31日,建议避风暂停作业。
“谢谢你们的帮助,除夕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能在南极相遇,不容易,祝你们新春愉快。”甚高频电台里传来这样的回复。
“我们是第一次到南极执行科考任务,能遇见你们也很高兴,也祝你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李峰回答说。
半小时后,“海洋六号”的甚高频电台再次响起。这次呼叫的,是来自辽宁大连的远洋渔轮“福荣海”号。2009年起就在这里执行远洋捕捞作业的老船长刘文华说,这是他们第一次遇到“雪龙”船之外的中国极地科考船只,“我感觉今年南极的中国船特别多,从来没有这么多过。”
刘文华的感觉没错。在农历除夕到来的时候,正在南极半岛海域执行科考、生产和工程建设作业的中国船舶有5艘之多,除了两艘远洋渔轮外,还有正在别林斯高晋海域航行的“雪龙”船和正在长城湾附近海域实施地质取样作业的“海洋六号”,同样来自中国的“永盛”轮正在海军湾内驻泊,承担巴西科考站的工程重建任务。
“这是个热闹的除夕。”“海洋六号”调查部负责人关晓春说。在此前的作业过程中,“海洋六号”分别实现了和“雪龙”船、“永盛”轮的会合。按照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要求,“海洋六号”与“雪龙”船还在会合中建立了通信联络,保障通信畅通,并及时通报各自作业情况和工作安排,共享资源,会商天气形势。
“多船并进”南极,反映出中国极地事业整体步入了“新老结合”阶段。其中,“海洋六号”是首次执行南极科考任务,也是我国时隔26年后再次在南极海域开展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质国家专项调查;“永盛”轮则是首次以商业模式运作南极科考站建设项目,开启了中国商船承运科考站建设物资的先河。
“南极海域地质环境复杂,气象条件恶劣,我们之前从没有经历过变化如此迅猛的天气情况,科考队克服了多方面困难,确保了按期完成预定任务,也为国内其他类似专业科考船进入南极海域积累了经验。”“海洋六号”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说。
即使是“福荣海”这样的远洋渔轮,对极地科考也并不陌生。刘文华介绍说,2009年以来,“福荣海”曾多次搭载中国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在南极海域开展海洋生物科考工作。“他们的工作对保护南极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我们也欢迎更多科学家登船工作。”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主持相关工作的“雪龙”船原船长、“海洋六号”极地航行顾问沈权说,随着中国从极地科考大国向极地科考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科考船和专业船舶投入极地任务、开启“极地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当地时间26日下午,随着科考工作暂告一段落和风浪逐渐加大,“海洋六号”开始向长城湾附近的锚地进发。在甚高频电台里,刘文华说,虽然没有和“海洋六号”一样准备一台除夕晚会,但“福荣海”渔轮也将暂停作业,以迎接除夕的到来。
“大年三十,祝你们新春吉祥,万事如意,希望明年有机会再次相聚。”刘文华说。文/新华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