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图为项目现场施工场景。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科伦坡东南50公里处,“法显村”村口立着一块碑,上面用三种语言写着“斯中友谊村”。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核心阅读
1600多年前,中国东晋高僧法显从西安出发,经由中亚、印度等地来到斯里兰卡;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足斯里兰卡。法显与郑和所经两条丝绸之路在斯里兰卡交汇,画成一个圆,见证了斯里兰卡与丝绸之路的独特缘分。
历史上的佳话穿越时空,与今天的时代发展交相呼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斯里兰卡政府和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充满期待。
法显的故事传颂至今,和平友好交往的精神深入人心
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往东南方向驱车约50公里,在山村中绕行,最终来到一片茂密森林覆盖的陡峭山峰跟前。拾级而上,曲径幽深,千尺石崖下有一巨大的山洞,一尊巨佛横卧洞中,左边为低矮的僧室。这里是中国高僧法显曾经到访过的地方。此洞在当地名为法显洞。
为纪念这位中国高僧以及中斯两国间的友谊,山洞所在的村子被命名为“法显村”。在这座村子的村口立着一块碑,由僧伽罗文、中文和英文书写着“斯中友谊村”。
斯里兰卡是佛教国家,至今法显的名字在当地家喻户晓,斯里兰卡政府还曾专门举行法显来访1500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
公元399年,60多岁高龄的法显为求真经,从西安出发,经中亚南下印度,于410年渡海抵达狮子国,即今天的斯里兰卡。后经海路回到中国,归国后,写作《佛国记》,并全心翻译经卷,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法显的取经之路前后历经“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斯里兰卡正好成为两段旅程的连接点。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给斯里兰卡带来文化上的友好接触和贸易上的互利往来。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到访斯里兰卡。据斯里兰卡著名历史学家洛娜·德瓦拉贾考证,郑和曾在科伦坡登陆,与科提国王(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打过多次交道。据说,当时的科伦坡港,郑和船队舟楫相望,帆影一片苍茫。
随同郑和访问的翻译费信在《星槎胜览》一书记载,1409年曾在斯里兰卡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俗称“郑和碑”)。此碑现今存放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碑文分别用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镌刻。
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副校长斯尼拉斯尼告诉本报记者,“石碑用多种文字表达对当地宗教的敬重之情,体现了当时中国对各国的尊重和对宗教的宽容,反映出国家间平等互利与和平交往的精神。”
科伦坡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密不可分
千百年前,法显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郑和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今天怎样把战略位置、历史遗产转化成发展契机?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多次在正式场合表示,斯政府愿积极参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
“地处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古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给斯里兰卡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就是斯里兰卡‘一带一路’建设的代表性工程。” 斯里兰卡西部大都市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费尔南多对本报记者说。
斯里兰卡多位高级官员在不同场合表示,愿将斯里兰卡自身发展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斯石油资源发展部部长维拉科迪日前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富有长远目光,斯里兰卡已做好全方位参与的准备。“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沿线国家提供资源共享和经济发展的聚合平台,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众多国家将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受益。
“‘一带一路’影响着科伦坡的城市发展命运”,费尔南多对本报记者谈道,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科伦坡港口城代表着科伦坡的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容纳25万人的新城,打造印度洋区域最大的金融中心”。
与科伦坡港口城一墙之隔就是塔吊林立的科伦坡港,由中国招商局投资建设,是印度洋地区少有的深水港。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易先良告诉本报记者,科伦坡集装箱码头2016年吞吐量突破200万标准箱,比2015年同比增长29%。得益于此,科伦坡全港吞吐量增幅达11%,成为整个南亚区域港口行业的新亮点。
“科伦坡机场高速使科伦坡到机场时间从原来三个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以内,节约了人们大量的出行时间,让斯里兰卡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高速梦’,其社会效益无法估量。”科伦坡大学经济学教授库玛妮告诉本报记者。库玛妮认为,科伦坡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密不可分。
美丽的海滩,宜居的环境,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一旦建成,将形成一个新的城市。新城将与科伦坡港口、机场、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这里将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中心。“斯政府有意在港口城内着力发展金融和商业,使斯里兰卡成为印度洋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费尔南多期待着愿景尽快成为现实。(记者 苑基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