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7月8日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向巴方一侧“无故”开火,造成5名巴基斯坦平民死亡,巴基斯坦军队随即反击,造成印军死伤。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当年英国人留下的烂摊子,如今成了两国之间流血不断的伤疤,原因归根到底是这个问题……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扎卡里亚7月13日表示,今年以来,印度军队不断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制造事端,截至目前,印度已违反双边停火协议达542次之多。
扎卡里亚当天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印军袭击巴方的村庄和人口密集区,故意制造两国紧张态势,目的是掩盖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暴行。
他还说,巴基斯坦无意恶化双方紧张态势,巴方已保持最大克制。在双方7月8日的交火事件中,巴基斯坦只是回击印度的“无故”炮击。
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
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克什米尔争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
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第一次:1948年—1949年
英国撤出印度时,克什米尔土王哈里·辛格希望独立,因此,他对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迟迟不予宣布。但是,占该邦人口总数77%的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并在1947年年9月3日与土王发生了流血冲突。9月底,冲突不断升级,土邦军队被重重包围,穆斯林武装占据了克什米尔西部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并于10月24日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克什米尔土邦迫于形势,于10月26日宣布加入印度,请求印度出兵援助。10月27日,印度陆军开往克什米尔,这时,巴基斯坦部队也开向克什米尔,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
结果: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第二次:1965年8月至1966年1月
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也卷入冲突,印度军队于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巴方在停火线南部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双方展开激烈的空战,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的配合下,给印度军队以重创。随后,双方陷入僵局。最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印、巴双方于9月23日正式停火。
结果: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第三次:1971年—1972年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并成功占领该地区并扶植自治政府,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实现了在南亚称霸的目标。战争期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队在东部和西部战场交战。当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巴基斯坦军队在1971年12月16日投降时,战争在实质上结束,孟加拉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结果: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