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际新闻 正文
秘鲁姑娘的中国之约
2017年08月10日 10:13:26 来源:新华社 刘莉莉 贾安平 张国英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通讯:秘鲁姑娘的中国之约

  新华社记者

  19岁的秘鲁姑娘达妮埃拉·甘怎么也忘不了半年前,当她向华裔朋友介绍自己在中国留学的经历时,小伙伴们脸上流露出的羡慕之情。

  秘鲁的华人移民史可追溯到1849年。与绝大多数从未去过中国的华裔同龄人相比,达妮埃拉是幸运的。

  17岁那年,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达妮埃拉获得了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奖学金,回到了她的祖辈100多年前离开的故土。那是她的爸爸和爷爷都不曾回到的地方。

  “北京机场太大了,那么多航站楼,机场高速路居然有6车道……”刚下飞机的达妮埃拉惊讶于中国的“大”,“这与我想象的很不一样”。

  在北京求学的一年里,达妮埃拉完成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用手机扫码购物,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数月内平地而起。还有,“第一次像个中国人一样生活”。

  这种奇妙的感觉让达妮埃拉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对中国“怦然心动”的情形。“那时我10岁,在互联网上无意中搜到一首中文歌——飞轮海的《只对你有感觉》,尽管一句也听不懂,但是很奇妙,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从此,达妮埃拉便开始在互联网上看中国偶像剧,听中国流行乐,甚至还跟着西文字幕学会了第一句中文——“怎么办”。

  看着女儿居然无师自通说起了汉语,不会一句中文的父亲对她寄予了厚望。得知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招收低年级学生,父亲便把她送过去学习。

  在那里,达妮埃拉弄清了自己的姓氏从何而来。当她歪歪扭扭地写下汉字“甘”时,她感觉自己离中国又近了一些。

  通过不懈努力,达妮埃拉成为这所孔院第一批完成4年课程的学生之一,并获得到中国深造的机会。

  结束学习回到秘鲁后,达妮埃拉没有返回家乡皮乌拉,而是留在首都利马,并很快找到一份工作:给当地一家中资企业上西班牙语课。工作之余,她参加了当地的华人组织秘华协会,结交了一批同样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华裔年轻人。

  秘华协会由秘鲁著名华裔企业家黄业生1999年创办,时值首批华人抵达秘鲁150周年。那时候,由于华人与秘鲁人通婚及世代繁衍,很多华裔后代与祖籍国越来越疏远,模样变了,语言丢了,文化的根也断了。

  也是那时候,拉美开始兴起一股“中国热”。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令很多华裔秘鲁人再次将目光转向祖籍国,寻找自己的“根”。黄业生希望给这些人组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传播和传承中国文化。

  2004年,秘华协会成立了青年委员会,主要面向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每周开展文化、体育、社会等活动。在青年委员会里,跟达妮埃拉一样喜爱中国、对中国充满好奇的华裔年轻人还有60多人。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中文,对达妮埃拉的留学经历羡慕不已。达妮埃拉也乐于与他们分享自己在中国感受到的点点滴滴。

  “我告诉他们,学好中文是第一位的。这有助于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到了中国,他们会发现,中国为他们打开了许多扇门,那里充满了机遇。”达妮埃拉说。

  今年9月,达妮埃拉又将启程前往中国。再次拿到奖学金的她,慢慢理解了小时候父亲的一些“古怪”举动:明明一句中文都听不懂,但偏偏喜欢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中文国际频道。

  “那里是曾经的家,我们的根在那里。上次从中国回来后,我就默默许下一个心愿:继续找机会到中国深造。这是我和自己,也是和中国的一个约定,”达妮埃拉说,“虽然和好朋友分开很舍不得,但我相信,我们很有可能在中国相遇。我们约好了。”(执笔记者:朱婉君、赵晖,参与记者:刘莉莉、贾安平、张国英)

标签:中国;中文;华裔;秘鲁;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汪江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