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际新闻 正文
印度是“强奸之国”?中国人对印度还有多少误解?
2017年08月26日 19:10:31 来源:华声在线

  有同学说:

  我觉得来到印度真的是能近距离的去看那些印度特有的东西。觉得可能是我自作多情吧,我会对印度有些地方、有些人产生自己的想法,可能开始会有那么个结论,但是到了印度之后,渐渐会发现这个结论不是那么可靠,就有了新的认识。

  举个例子,我当时去大吉岭旅游,我特别喜欢当地的那种氛围,度假胜地,吃的也很好,甚至吃到了牛排,每餐都吃得很饱、很开心,当地的环境也特别好。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是冬天,就有点冷,但是景观还是很不错的,真的很舒服,我就享受了那么三天。

  后来我看到一本印度作家写的小说,叫《继承失落的人》。他把背景设置在1986年,当时库尔查人暴乱。我就突然回忆起我看到的那一切,我就觉得我看到的实在是太肤浅了。我当时遇到了很多人,他们都是尼泊尔当地人长相的,就像我们当时那个旅店的房东,还有一些小摊小贩。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们当时去一个茶庄买茶,当时有个导游姐姐也就是当地茶庄的工作人员,还跟我们特别详细地讲解,她还举着一副照片跟我们说,其实那个照片很简单,就是一个妇女在采茶,然后她就问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当地是妇女在采茶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我自己是不会去思考的这个样子。然后她就说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在当地开茶庄,当地人不堪他们的压迫,然后他们就从尼泊尔过来,而且都是拖家带口的过来,男的就会做一些更加繁重的工作,女的就负责采茶。当时就没有觉得什么,但是看到那本书就有一点触动,就是心里面还是有一点不是很舒服的感觉。当时就觉得自己看印度还是看得有点肤浅了吧,至少是了解得太少。

  然后之前就是在拉贾斯坦邦那边,因为是沙漠,就觉得可能会很荒凉,但是去了以后发现还是很惊喜的。它那个城市很小,对于旅游来说就是那种景区比较集中、比较小的。那边最惊喜的是去了一个木偶剧场,我们当时想去看木偶剧,后来碰到一个老爷爷,他其实是那个木偶剧场和木偶剧场所属的博物馆的创办人。

  他当时很热情,就给我介绍了他的博物馆里面的一些东西。其实在他的博物馆里都看到过,但我们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弄的,当时就感觉学到了很多。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一直坚持宣传当地的一些文化。

  我们当时还购物了,平时购物我们都要砍价的,但那天就没有砍价,就为了支持一下他。我对这个老爷爷印象特别深,觉得他很有爱,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坚持宣传印度文化。

  印度之装饰艺术繁复精美,印度本身亦复杂迷人,得以入印地语之门,近距离接触印度,吾侪幸甚。

  有同学说:

  来印度十个月,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增加了我对文化的包容性。印度是个宗教博物馆。

  在中国,我对宗教知之甚少,没什么感觉。来到印度,我认识了很多印度教、锡克教和佛教的朋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克什米尔认识了很多很友好的穆斯林,和他们进行了很友善的交流。

  之前在国内看到一些关于宗教极端分子搞恐怖活动的报道,让我对某些宗教信徒有种畏惧的感觉。但在和克什米尔的穆斯林进行了关于宗教、生活的交流后,我发现真正的穆斯林是很善良的,恐怖活动也是少数极端分子做的,穆斯林的本质是向善的。

  我在德里和其他很多地方认识了信印度教的朋友,在阿姆利则认识了信锡克教的朋友,在克什米尔结识了信穆斯林的朋友,他们的宽容、友爱,改变了我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同时也增长我对宗教方面的认识。文化包容性的增长,对我以后认识和理解世界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雪山马上骑行,不忘圣洁印度。

  有同学说:

  我去过很多印度城市旅游。以前就对印度很感兴趣,很多地方都想去玩,但是我们平时看到都是负面报道居多,我的很多朋友同学都要我一定不要去,说在印度不安全的风险系数比其他地方都要高,但我没有理会就直接去了。

  我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印度还是好人多,而且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恐怖。就像大家平时都说印度是什么“强奸之国”、德里是“强奸之都”,但是我遇到的很多外国女性游客她们对印度的评价都很好。而且我遇到的印度人对我都很友善。

  比如我们在孟买的时候想找邮局,就问一个行色匆匆的印度老伯,他并不是只给我们指个方向告诉我们怎么走,而且亲自把我们领到邮局门口。我们在果阿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个公交车该怎么坐,而且我都坐过站了,然后我身边的一个女孩子就特别热情的把我送上我应该坐的那个公交车,看着我上车才放心的走了。我去科钦旅游时住的是民宿,特别旮旯的地方,我就随便问一个人,他就把我往那种旮旯的地方领,我当时还挺心虚,但最后当我找到我要找的那间民宿的时候,我就发现他领的路并没有错。

  从科钦之后,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印度人民的热情和友善。平时我们看到报道,说印度女性地位低下,但我看到很多人对女性都很尊重,比如公车上会给女性主动让座,德里的地铁还有专门的女性车厢。在焦代普尔的时候,我会席地而坐和印度人聊天。

  这些旅程中的经历,让我觉得印度人民对中国知之甚少,我们也同样是这样,彼此都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的印象中。我在中国的外教,他在来中国前还认为中国是改革开放前农村的样子,他还问我现在中国的女性是不是还裹小脚。所以我觉得加强联系非常有必要。

  前段时间看了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散文,写了他两次访印期间遇到的印度人民特别友好的事情。前天在我们离开那格浦尔前,一位老人家来找我们聊天,他提起毛泽东、周恩来、柯棣华,他很多都知道,就像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生辰年月我都不知道,他却一清二楚。这让我觉得季老先生写的文章不是因为历史原因或是他的学术背景,而是中印人民间的友谊真是存在的。将来我将继续学习印地语,让我身边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印度是什么样子。

  经过一晚的颠簸从达兰萨拉来到了阿姆利则,到达金庙时是凌晨四点。马杜赖,瓦拉纳希,多门城,乌贾因……在印度教圣城见过那么多信徒,以为早已习以为常。但这对锡克教夫妇面对金庙虔诚的背影,依然心里一震。无论是生活方式,或心理慰藉,可信仰,只要不伤害,何时何地,就应值得被尊重。

  有同学说:

  我刚来印度的时候对印度人的一些看法和习俗也不是特别受得了,但时间长了就有两点感受:

  第一就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环境内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是什么阶层什么地位,而且他们都是很乐于接受这样的身份,他们说话做事没有特别的愤怒也没有特别的反抗,他们可能会有不情愿的,但是不会有什么表示。

  我们在沃尔塔,平时接触都是一些低种姓的人,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些也是低种姓的人,但是他们平时的交流也都是很有爱的。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学习印度概况,我就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么多年一直有人想改变这种现状,但一直没有成功,是不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安于现状?一些高种姓的人像婆罗门、刹帝利他们都是想维护这种现状的,但是那些低种姓的人呢?可能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于高层,而是来自于下面的一些人,他们可能不会去思考一些问题。

  但是我又觉得印度是一个很复杂的国家,它的边界问题、宗教问题,还有因为英国人撤走之前留下的殖民地遗产,像我们去了克什米尔,当地人更强调他们是克什米尔人,然后南印也有一些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些沙漠地区,当地人会说他们是大漠的人。所以在印度这个国家,虽然印度教徒最多,但是他们的文化与宗教还是很丰富多彩的。

  第二就是我觉得自己比想象的更有包容性。来之前家人对我很担心,会拿出很多负面新闻给我看,但是来到这里以后,你会发现实际的东西和外边讲的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在十个月中,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同化了,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懒散了,平时出门的时候就踩个人字拖,我说不出是好是坏,但是觉得我再回去可能也不会这样了。

  杰伊瑟尔梅尔的沙漠,养育了世世代代以经营骆驼骑行为生的骆驼人。照片中这个小小骆驼人叫sumer,今年十二岁。

标签:印度;印度教;恒河;热情;文化 责任编辑:汪江军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