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6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于26日刊文称,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2017版厚生劳动省白皮书。其中提到,在医疗领域,日本的医疗系统应着重提高接受和服务外国患者的能力。争取在2017年内,日本可接待外国患者的医疗机构数量达到100所。
文章摘编如下:
为了完善外国患者的就诊环境,日本厚生劳动省提出以下方针:一,推出医疗翻译人才培养课程;二,制作面向外国患者的多语言说明资料;三,通过医疗中介机构的支援,医疗翻译的配置等,打造让外国人患者安心、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
日本政府认为,不仅要在观光旅游上吸引客人,也要保障外国人在日本就医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日本工作、学习、定居、旅行,而在涉及到生命和健康的医疗方面更要确保“无障碍”。
一名华人在接受《日本新华侨报》的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情况社会各界普遍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改善日本的就医环境并不能按照传统的思路走。
首先,日本医疗机构将依赖在日外国人作为医疗翻译。一来是将医护人员从零开始培养为医疗翻译并不现实。要培养专业的医疗翻译,需要具备的“外语精通”和“外语医疗用语精通”的两点能力,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二来,是赴日的外国人、外国游客来自不同国家,增加了培训的方向和难度。因此,以外语为母语的在日外国人将成为今后医疗翻译人才的来源。
其次,日本医疗机构将依赖跨国医疗中介机构整合外国患者资源。在日本享受医疗服务的外国人当中,有不少人专程前往日本体检、就医。前往医院就诊需要提前预约,甚至出示推荐信等。此外,绝大部分医院(包括权威医院)目前并没有能力直接服务外国患者,需要患者自带医疗翻译陪同就诊。此时,跨国医疗中介服务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将外国患者资源和日本医院资源进行有效的对接。日本政府也表明今后将依赖此类机构,来完善外国人的就医环境。
最后,医疗机构不仅要依赖外国人才,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医疗翻译平板电脑是目前部分医院、诊所采用的方式之一,通过机器翻译沟通能够应对普通状况。电话医疗翻译也是其中一种方式。这些方式能满足普通的医疗服务需求,但在紧急和特殊情况下,医疗翻译人才将承担主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日本医院面临着另外一些难题,比如医疗费用后付制。近年来,已经发生一些外国患者在就医之后不付费用的情况。医院秉持着“先治病救人再收费”的原则,但这种制度却让医院在此类事件上成为了“受害者”。在救人为先和避免损失上,恐怕要进行制度调整才能两全。
总之,期待日本政府、医疗机构能够完善外国人的就医环境,让在日外国人享受及时完备的医疗服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