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种植是津巴布韦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图为当地烟农比谁种的烟叶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沈晓雷
津巴布韦的2017年显得极不平静。先是年初本土化风波,然后是执政党内部两大派系(以第一夫人格雷丝·穆加贝为核心的“G40”集团和第一副总统姆南加古瓦为首的“鳄鱼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白热化,最后便是15日军方介入并软禁总统穆加贝。为何津巴布韦会突然发生如此剧烈的政治变动?在独立37年之后,这颗“南部非洲明珠”的经济发展之路为何仍充满坎坷?特别是2000年推行快速土改触动英国利益,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后,该国负面报道就层出不穷?笔者近年来研究非洲国家的发展问题,记得3年前在津巴布韦调研时,当地学者和民众也在思考,土地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理和推进国家发展更为重要。
独立10年:曾迎来“黄金时代”
津巴布韦1980年4月18日独立,是非洲倒数第二个独立的国家。独立后,穆加贝政府以同英国1979年12月签订的《兰开斯特大厦条约》为基础,在奉行种族和解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改革,大力发展教育、农业、矿业和制造业,一度取得非常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津巴布韦可谓非洲乃至西方世界的“宠儿”:站在抗击南非种族隔离的第一线;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甚至出口邻国;鲜花出口欧洲;世界第三大烟草出口国;被称为“度假天堂”和“南部非洲面包篮子”;穆加贝本人1994年还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爵位。
笔者2014年底到2015年初在津巴布韦调研数月,很多当地人说上世纪90年代初确实是国家独立之后的“黄金时代”。蓬勃向上的教育,领先于周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城市里漂亮的建筑、整齐的草坪、宽敞平坦的马路,当然还有宜人的气候和让人沉醉的蓝花楹。提到教育,津巴布韦第三代华人朱惠琼1988年至1992年曾出任教育部长,为津教育事业贡献颇多。
笔者3年前初到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时,看到的是渐趋衰败的景象。城区主干道依旧很宽,也不乏奔驰、宝马等好车,但不少路段已年久失修,两边长满荒草,遍地都是小摊小贩和各种垃圾。圣诞节期间,很多进城务工的人因为没钱买票而无法回农村老家。
津巴布韦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和我国云南省差不多大。津巴布韦人口约1500万,其中有 84.5%为绍纳人,他们性格温和,有不少人认为,这种较为温和的性格是当前津经济持续下滑、政治局势出现一定动荡的情况下,社会仍比较稳定的原因。当地人工资水平比较低,一般公务员300美元左右,有位津巴布韦大学的教授说,其薪水在1000美元左右。因物价不是太高,这样的收入还算不错。这两天局势发生变化后,笔者看到津巴布韦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科创办的《津巴布韦时报》公共微信平台发文说,“巨雷中的哈拉雷,平静如水”。据当地华人讲:“哈拉雷城市秩序如常,上班的人群正常穿梭,警察甚至还在路边罚款。”当地大多数商店仍正常营业,超市也没有出现抢购和囤积生活用品的现象。
独立20年:掀起激进土改
很多人一谈起津巴布韦的衰败,便会联想起激进的土地改革、常年的通货膨胀,以及腐败等社会现象。谈及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按照西方说法是“穆加贝强行抢占白人土地,然后交给黑人”,但这种说法忽视了两个事实:其一,这些土地本就是黑人的,是白人在殖民统治时期强行抢走的;其二,穆加贝政府在独立后前20年进行土地改革,是从白人手中购买的土地,而且英国和美国曾承诺提供50%的购买土地的资金,但最后基本没有兑现。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强加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导致津经济出现问题,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而白人掌握的大量土地却闲置。随着多党民主化的开展,尤其是1999年争取民主变革运动的成立,穆加贝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当英国等国并没有拿出承诺的土地援助资金,并在土地问题上不断向穆加贝政府施压时,穆加贝在国内外各方面的压力下便把“快车道”土地改革当成了缓解压力和谋取政治支持的突破口。
在津巴布韦调研期间,津巴布韦大学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珍妮特·曼珍格瓦告诉笔者:“研究津巴布韦土地问题,必须注意到土地占有不均与广大黑人需要土地这一事实。就此而言,土地改革势在必行。”当时仍在世的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前主席萨姆·莫约也赞同珍妮特的观点,他进一步解释说:“土地改革采取的方式过于激进,如果能更缓和一点,农业生产不会下滑得如此严重,特别是在2005-2008年,玉米和烟草产量曾下降了60%-70%。”而农业生产下滑,还加剧了恶性通货膨胀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衰退,这种衰退的趋势在2009年初达到顶点。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在2009年实行以美元和南非兰特为主的多元货币体系解决通货膨胀后,主要依靠在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的小农努力,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逐步恢复,一度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10%以上的增长率。穆加贝政府因此获得土地改革的红利,并在2013年的选举中一扫2008年的颓势,赢得当年的大选。
笔者在津巴布韦农村地区进行调研时,看到的情况有喜有忧。在从哈拉雷到奇诺伊和奎鲁等地的路上,沿途有大片土地荒芜,从上面覆盖的灌木看,至少荒废10年以上。但也有黑人靠自身努力取得很大成功。笔者曾在2015年初参加天泽烟草公司在马考尼地区的马尔博若夫农场举办的一场烟草种植与烤制培训会,66个参加培训的黑人农场主站在郁郁葱葱的烟草旁边专心地听烟草专家讲解。据了解,每个农场主平均种植20公顷烟草,其中最多的种植130公顷,拥有32个烤烟炉,在农忙时节最多可雇近400人。土地改革之后,很多白人离开了津巴布韦,但也有些留下的白人租赁黑人土地,从事烟草种植业。
独立37年:期待平稳变革
2000年的土地改革成为津巴布韦独立后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津政局自此也开始进入动荡期。对于穆加贝政府而言,过去17年一直遭受着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美国2005年将津巴布韦列为全球6个“暴政前哨”国家之一。穆加贝2003年12月宣布津退出英联邦。到2008年6月,英国女王也剥夺了穆加贝的荣誉爵位。而反对党一直宣称如上台便可获得大量西方投资与援助。
为应对西方制裁,穆加贝政府采取“向东看”政策,但西方长期制裁还是给津巴布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有估算认为,到2013年,仅欧盟的制裁就给津造成至少420亿美元的损失,而这些损失的直接受害者无疑是普通民众。自2014年以来,津经济在短暂恢复期后再次陷入萧条,失业率高企,人们多次走上街头,津民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压力。
津巴布韦狂野旅行社的司机安德森告诉笔者:“我很尊重穆加贝,他是独立战争的领袖和英雄,他为津巴布韦独立后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他近年来在治国理政上犯了不少错误,如本土化计划导致我们无法吸引外资,长期执政导致腐败问题严重等。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够出现变化。”这种声音当时在执政党内也有不少。安德森的这番话反映出津巴布韦民众的心态,就是不希望国家大乱,即使变革,也希望是以平稳的方式。这不光与津主体民族绍纳族人温和的民族性格有关,在思考津未来发展态势的时候,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因素:津巴布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国民识字率高达90%以上,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一旦调适好政策,这些因素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社会相对比较稳定,无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有组织犯罪等恶性治安事件,虽然近年来因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和政治纷争等因素,游行示威不断,社会治安状况有所下滑,尤其是偷盗和抢劫案件频发,但社会问题不会成为津巴布韦发展的制约因素。
津巴布韦经济发展之“痛”主要还是政府政策的问题,如本土化政策就对外资进入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为保证本国人特别是黑人的利益,津政府规定在津投资资产价值50万美元以上的非本地企业应将不低于51%的股份或股权出售给津巴布韦本地黑人。该政策涉及矿业、制造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行业,成为津经济持续低迷的一大诱因。本土化政策也加大了在津外资企业的投资风险,打击了它们的投资信心。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津巴布韦政府在哈拉雷的太阳城、布拉瓦约和维多利亚瀑布城设立3个经济特区,前财政部长齐纳马萨曾表示,“津本土化政策将主要针对矿业企业,而非制造业”,“即将建设的中津经济特区将不实施本土化政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