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际新闻 正文
让美国人了解“中国梦”——一位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缘
2017年11月29日 18:39: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8日电(天下人物)让美国人了解“中国梦”——一位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缘

  新华社记者刘晨 袁悦

  他身在西方大都会,却始终关注中国发展,听到关于中国的妄语虚言总忍不住想驳斥一番。

  他与中国领导人“有缘”。两年前,他主编英文图书《习近平时代》,意在让更多美国人了解“中国梦”;而30年前,他曾与邓小平长谈6小时。

  日前,年逾八十的美籍华人学者熊玠接受记者专访,畅谈了他的中国情缘。

  向西方解析“中国道路”

  熊玠长期在纽约大学任教,现在是纽约大学终身教授。作为知名华人学者,熊玠曾获多位中国领导人接见。说起与邓小平近6个小时的倾心长谈,这位82岁的老人记忆犹新。

  1987年夏,熊玠受邀到北戴河与邓小平见面。“我一张嘴就用四川话问候。”熊玠向记者回忆。当时邓小平大笑回应:“熊教授,你的四川话讲得比我还土。”

  无论是研究领域或是自身感情,原籍河南的熊玠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让他一直关注中国发展。

  在熊玠的纽约大学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塞满图书的书架上,有一层专门用来摆放他关于中国的论著。

  熊玠说,在海外的日子越长,越会发现西方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读,而一些所谓的“中国通”更是连北京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让他产生了主动发声为中国“正名”的想法。

  2012年,熊玠撰写的《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一书出版。此书立足中国历史,以东西方文化分析的视角,对大国复兴“为什么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熊玠表示,通过此书要向西方读者传达这样一个观念: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仅是经济或军事强国,更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强国。

  熊玠说,西方媒体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我们就要用事实、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去讲道理,澄清谬误。

  《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出版后,在海外产生广泛影响。熊玠用事实说话的严谨学风,也获得学术界的认可。他说,书出版不久,美国西北大学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一所大学先后发来邀请,前者请他到政治系教书,后者则干脆邀他去当校长。

  “当时我莫名其妙,现在想想,应该就是因为这本书。”熊玠回忆说。

  2016年,这本书的中文版在中国发行,销量上佳。熊玠说,他数月前在北京一所大学讲学时,还有人拿着书找他签名。

  让美国人了解“中国梦”

  2015年,熊玠主编的《习近平时代》在美国出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习近平的从政经历和他提出的“中国梦”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正面回应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常见偏见。

  熊玠说,他十分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西方人士了解当下的中国。最近,他还认真研读了十九大报告,尤其赞赏报告开头部分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国际政治学者,且长年生活在纽约,熊玠熟知美国社会不乏渲染偏见和歪曲中国的声音。对此,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可能会让有些国家担心,但时间将作出最好的证明。“久而久之,邻居们会发现中国并不欺负人,也就知道没什么可担心的。”他说。

  《孟子》里说,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自幼浸淫中国典籍的熊玠认为,中国当下的大国形象正与“仁者”的理念相契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熊玠认为,中国正以平等待人、真诚包容的大国气质与世界良性互动,“我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种文化能拥有并实践这种理念,而中国做到了”。

  熊玠十分赞赏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为这体现了为人类事业奋斗的大格局,显示出中国人广阔的心胸,不光要自己好,也要大家好。“这与‘美国第一’的态度完全不同。”

  如今,熊玠经常受邀来中国讲学,往来于中美两地。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常在身边,一个在上海生活工作。

  “国内发展太好,在上海的那个(孩子)怎么都不愿意回来。”熊玠笑着告诉记者。他的话里,有身为老父的遗憾,更有因中国强大而生发的自豪。

标签:中国;中国道路;中国梦;美国人;纽约大学;习近平 责任编辑:汪江军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