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德国特里尔6月19日电 (记者 彭大伟)20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在其故乡德国特里尔市隆重揭幕。
时隔一个多月,中新社记者在重访特里尔期间注意到,马克思雕像不仅吸引了来自各国的大批游客以及当地民众的关注,也伴随着在特里尔举行的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逐渐成为中德两国交流的崭新“地标”。
资料图: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在其故乡德国特里尔揭幕。据介绍,该雕像总高5.5米,青铜材质,重约2.3吨。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赠予德国莱法州特里尔市。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6月18日是一个工作日。这天中午,位于特里尔市中心西蒙教堂广场的马克思像前游客络绎不绝。总高5.5米的青铜雕像下,人们微笑着与这位特里尔“最著名的儿子”合影留念。
“我觉得这尊雕像非常棒,不论是德国人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人都会对它充满兴趣。”来自俄罗斯、现居德国的游客叶连娜告诉中新社记者,马克思对于她而言,就是“自己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以雕塑这种形式来铭记历史很有必要”。
“经由吴为山教授的艺术创作,卡尔·马克思的形象栩栩如生,他的思想理念得以在21世纪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特里尔市长莱布曾表示。
和朋友一起在此休憩的本地人克里斯蒂安则认为,接受马克思雕像对于特里尔而言也起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他近期已经观察到了很多中国游客前来观光。
记者还注意到,从马克思雕像揭幕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特里尔举办了多场涉及中德关系和人文交流的研讨会、展览等活动,这座地处德法卢边境的古城同中国的交流正不断升温。
5月6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国对话会在特里尔古罗马时期的浴场遗址举行。这场题为“马克思、汽车和足球:德国与中国的联系”的对话会上,中德两国专家就两国历史与现实纬度的各种关系展开了多层面的探讨。
与会者之一、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春春在活动结束后发表观感:“中德之间完全可以进行平心静气的对话,无论是民众之间还是专家之间。”
6月1日,同样是在古罗马人修建的这处浴场遗址,主题为“遇见中国”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文化展正式开幕。从“神韵江西·中国味道”,“北京印记”与“孔子和千年汉字”联展,到“巴蜀文明与天府文化”与“温润保山,美玉神汤”联展,再到“中华水塔——三江源”与“鲁迅文学之路”联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表示,四场展览综合多种展出方式,呈现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使德国民众领略到中国不同省份、不同城市和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
“希望以此深化德国民众对中国和中国地方文化的了解,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和连接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李小林说。不无巧合的是,特里尔所在的莱法州州长德莱尔在马克思雕像揭幕仪式上也曾指出,这座来自中国的雕像为中国与莱法州、与德国搭建起一座“友谊与合作的桥梁”,将促进两国相互理解、交流合作。
“雕像很好地扮演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吴为山的雕塑世界》德文版发行人张彧认为,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雕塑来到特里尔对两国开展对话、加深了解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