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网络暴力”任重道远(环球走笔)
2018年世界杯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展开,而韩国网络骂战也在同时“激烈上演”。回顾过去这些日子,伴随韩国队的比赛陆续进行,针对对手国家和本国队员的激进网络言论瞬时间漫天飞舞。面对蜂拥而至的网络暴力,诸多韩国队球员纷纷关闭了社交媒体账号。
胜败乃兵家常事,输球如何就要被攻击?韩国网络“喷子”肆意宣泄的背后,折射出当下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问题。作为世界上网络社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韩国每4名民众中就有1人曾在半年内遭遇或实施过网络暴力。根据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与韩国互联网络振兴院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受访对象中曾实施过网络暴力的学生和成年人比例分别为16.2%和18.4%,其中故意加害事例占多数。而分别有16.6%和23.1%的学生和成年人表示曾遭受网络暴力,社交网络、聊天软件、网络游戏等成为受害的主要“渠道”。
“如同消音的枪”,有韩国舆论如此比喻,网络暴力之危害远比想象的更严重。2005年6月,一名女孩由于拒不清理其宠物狗在首尔地铁车厢内的排泄物,被人用手机拍下并上传至网络后引发网民“人肉搜索”。在铺天盖地的网络谩骂和指责的压力下,女孩公开道歉,退学,并因此患上精神疾病。此后,人们日益意识到,频繁发生的网络辱骂、垃圾信息传播、恶意“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事件,已给韩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这些事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韩国影视明星崔真实因不堪网络谣言而自杀,舆论普遍认为网络造谣者和传谣者是这起惨剧的幕后推手。
多起标志性事件,曾推动韩国政府于2007年将网络实名制立法。然而由于相关监管不到位,技术保障不成熟,网络实名制成效甚微,一些网站还由于黑客攻击导致数千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此外,韩国将社交媒体类网站视为私人领域,将其排除于实名制对象外,导致实名制名存实亡。最终,韩国网络实名制的探索在2012年退出历史舞台,几乎将解决网络暴力的命题重置原点。
据韩国警察厅近日统计,2017年接到关于网络名誉损毁、网络侮辱犯罪报案件数为13348件,相较于2012年的5684件大幅上升。韩国现行《信息通信网使用与信息保护促进法》针对通过网络或智能手机散布流言导致名誉毁损行为有专门的处罚规定。但在现实中,针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执法力度欠缺。韩国大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因违反该法在一审中接受刑事处罚的共有1706人,而其中近一半只给予了罚金判决,处罚金额也只是“蜻蜓点水”。
无奈之下,韩国民间发起的“善意回帖”运动倒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让很多在校青少年认可接受了友善的网络观念。然而互联网管理仅靠“善意”远远不够,面对日渐失控的网络言论,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呼吁清朗网络环境。
杜绝“网络暴力”,保障“精神安全”,让“消音的枪”不再悄然杀人,韩国在探索,但任重道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