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一个法国人为何有了“中国梦”?
新华社记者吴宇、王子正、陈爱平
许多拥有中文名字的欧美人士,可能并不知晓中文名字的内涵。但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参展商杰罗姆·马拉斯涅一与记者见面,就解释起自己中文名字“马捷龙”的含义:快速、矫健、富有活力、马到成功……
“这些词汇寓意良好,不仅与我的姓名发音相关,也很贴近我的性格。”这位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北亚区执行总裁露出自豪的神情。
3年前,法国人马捷龙来上海担任现职,取个中文名字只是入乡随俗。随着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特别是公司业务伴随中国经济快速成长,他对中国的认可、认同程度也一步步提升。“过去,只知道美国梦对世人影响很大。现在,我有了一个‘中国梦’。”
去年末,全球瞩目的中俄能源合作标志性工程――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今年7月,首艘液化天然气船通过北极东北航道抵达江苏如东,开启了亚马尔项目每年向中国供应数百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宏伟乐章。鲜为人知的是,在这篇由多家中外企业奏响的乐章背后,也跳动着“必维音符”。
第三方测试、检验、认证与咨询服务机构,被称作对外经贸合作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过去3年里,必维派出约370名液化天然气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累计投入130万个检验工时,为6家中国船厂以及2家外国相关船厂提供质量控制服务,帮助多家中国海洋工程企业建立完整的材料施工可追溯系统和数据库,参与160个高质量装备模块交付,与中国企业共同探索在亚马尔所在的北极地区建设高标准液化天然气项目的经验。
必维25年前重返中国市场,初期主要为外资企业服务。随着“中国制造”对标准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今中国本土企业已占其客户总数的一半。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必维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就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合作范例。
“我觉得自己是与必维1.5万名中国员工一起,创造着一个‘中国梦’。”马捷龙说。
10年前,中国市场占必维全球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到10%,如今已接近20%,成为必维全球第一大市场。对这家拥有190年历史的法国企业来说,仅用25年时间就培育出一个全球市场“第一”,的确颇具梦幻色彩。
在马捷龙看来,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社会责任等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标和体系,这在发达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漫长积累与不断创新,但在中国,相关进程正在加快。同时,由于市场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如今的中国已不仅仅是相关检验测试标准和技术的进口国,一些源自中国的创新和运用也推广到国际市场。加之中国市场还有太多没有触及的业务领域有待进入和拓展,因此,未来的“中国梦”可以期待更多类似亚马尔项目甚至更精彩的内容出现。
“伴随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们计划未来10年实现从一个‘大公司’到‘有创造力’公司的转变。”马捷龙说。
48岁的马捷龙告诉新华社记者,除了公司业务,他平时非常关注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推进的以脱贫攻坚为代表的众多民生工程。他认为,让数千万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具有世界意义,希望这样的“中国梦”让更多人了解、加入并分享。
- 【央视快评】将世界经济大合唱越奏越响亮
- 跨国公司全球总部高管齐聚进博会:不止是嘉宾,更是展会上的“主人公”
- 安永全球副主席:全球经济合作需要中国更多地“修建桥梁”
- “会飞的汽车”中国特别纪念版有望明年在华预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