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际新闻 正文
“过年回家观”,不只中国人变了
2019年01月30日 08:36:55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韩国、日本、泰国、越南特派特约记者 陈尚文 蒋丰 黄晓娜 白勉】编者的话:“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类年度迁徙正在中国上演。”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首页醒目位置刊登有关“中国春运”的报道,感叹“这场涉及近30亿人次的大迁徙或将再创历史纪录”。这些年来,春运几乎是一些国际主流媒体“一年一度”的关注对象。它们大多如CNN这般,透过数据呈现中国春运的“盛况”。但数据之下的现实,或许只有身在春运之中的中国人才能体会到。每年一到此时,人们的问候语就变成:“你抢到票了吗?”过年回家、与大家庭团聚看上去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然而,也有一些变化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小家庭选择留在常居地;另有很多人选择去度假——有数据显示,今年约有700万中国人出国旅行。常常听人说,感觉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这背后原因有很多,“过年必须回家”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情况如此,与我们有着相似文化、家庭观念同样比较重的其他亚洲国家呢?《环球时报》驻外记者做了一番采访调查。

  日本——“我们累,父母也累”

  日本人庆祝新年是在1月1日。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这些年来,日本人“过年回家”的观念发生显著变化。日本Wotopi网站两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年不回家的日本人比例超过25%。

  记者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日本朋友。今年27岁的田原在东京一家证券公司工作,未婚。他自高中毕业后就从家乡德岛县来东京读大学,此后一直在这里生活。田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常年在外,与亲人见面时间少,每次回家过年都被问这问那,“很麻烦”,“尤其是与婚姻有关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最近三年,田原都选择在东京过年。当《环球时报》记者问他在东京过年做什么时,田原显得比较无奈。“和我一样不回家的单身朋友其实有很多。前两年,我还想约他们一起出来聚一聚。可是,大家好像都不太愿意出来。最后,我也只好在家里看各种新年电视节目。”

  47岁的宫泽在东京一家IT公司工作,以前,他都是与妻子、两个孩子一起回老家北海道过年,但如今也有好几年没回去了。“每年路上有各种花费不说,我们一家四口非常累,父母也累。”宫泽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孩子长期生活在东京,对北海道天气不适应,有一次从老家回来,两个孩子一起发烧。而宫泽的父母已经70多岁,每次他们回去,老人忙里忙外,身体和精力方面明显吃不消。

  在日本,过年时选择外出旅游的家庭也不多。一是因为日本“黄金周”“三连休”等公众假期很多,平时就能释放度假需求;二是日本“宅文化”盛行,近年来更是进入“低欲望社会”,很多年轻人缺乏外出的热情。

  对于过年不回家是否会破坏传统文化,日本社会也一直在开展讨论。从主流民意看,这已经得到广泛理解。日本媒体人原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真正有孝心、有条件,看望父母、亲人相聚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他认为,一定要过年时回家,一方面说明平时对父母关心不够,另一方面说明社会没有给予民众更多与亲人相聚的空间,导致过年时“亲情需求集中爆发”。

  韩国——说说3名单身青年的过年计划

  韩国人也过农历新年,春节当天及前后各一天是法定节假日。浩浩荡荡的归乡阵仗,拥堵的高速路,曾是韩国春节到来的象征。如今,韩国人与日本人一样,“过节回家”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连上周末,今年韩国春节总共5天假期。对于《环球时报》记者的朋友小鲁而言,这是难得的休息机会。平日里忙于采访、写稿、应酬的她,选择留在首尔的小家做一份新年计划。

  小韩是一名公务员,她今年准备去美国找姐姐过年。“感觉之前的加班加点都值得了。”小韩对记者说,在春节当天,她准备与在韩国的父母通一次视频电话,这也就相当于团圆了。

  《环球时报》记者的另一个朋友小全是首尔人,虽然离家很近,但刚刚经济独立的她今年想过“一个人的自由假期”。小全说,同样是省亲祭祖,韩国人对春节和中秋节都很重视,但春节意味着新的开始,长辈要说的话就会有很多,比如“新年有什么计划”。所以,她更愿意中秋节回家。“过节回家好,大家庭单独设定一个团聚的日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小全说。

  或许由于记者的三位朋友都是单身青年,因此她们的回答比较像。但这是否也说明,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对“过年回家”有了新的认识?

  《环球时报》记者查阅了不同网站的相关调查,发现结果差异不小。韩国就业网站Incruit的统计显示,653名成年人中,有55%选择不回家。但在另一就业平台“人”上,640名受访者中有65%表示要回家。虽然数据差异明显,但同时也能看出,过节不回家的韩国人绝非少数。

  泰国——更愿意小家庭相聚

  宋干节是泰国的新年。每年4月13日至15日,泰国人都要隆重庆祝这一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有斋僧行善、沐浴净身、敬拜长辈、放生以及歌舞游戏。其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借此祛除罪恶和霉运。因此,宋干节有一个中国人更为熟知的名字:泼水节。

  近年来,泰国社会一直在简化宋干节,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不再拘泥于千里迢迢回家乡,而更倾向于带家人出游;也不再举行各种名目繁多的节日仪式,而是随心所欲地自由选择。用泰国人自己的话来说,宋干节越来越像一个假期,而非传统节日。

  22岁的素媞拉家住曼谷,在她小时候,宋干节是“热闹且神圣的”。“那时候,我们全家都要去寺庙拜佛。三天的节日里,每天要做不同的仪式,奶奶对这些非常熟悉。”素媞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仪式是,孩子们将撒满花瓣的水倒在大人手上,“那个画面很美好”。

  如今,素媞拉很难重温这些“美好的”场景了。“去年宋干节,我和父母自驾去了大城府,那纯粹就是一次度假。虽然很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但总感觉宋干节没有小时候好玩了。”素媞拉说,奶奶前几年去世,家里就没人记得那些复杂的仪式了,“父母平时工作也很累,过节只想好好休息,最多去寺庙拜拜佛,一整套的宋干节仪式在我们家消失了”。

  越来越简单的宋干节,折射出泰国社会的变迁。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快节奏,仅有三天假期的宋干节显得有些“尴尬”,平日里忙碌的都市人群很难再抽出精力过一个传统且完整的宋干节。

  尽管如此,泰国人的家庭观念依旧很强,只不过,他们更愿意小家庭待在一起。如果大家庭要团聚,就只能看“运气”,碰不上一般不会刻意相聚,甚至走亲戚也不会太频繁。一般而言,泰国的亲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26岁的南塔瓦是位普吉小伙子,如今他在曼谷定居,过节时,他就将母亲接到曼谷住几天,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在南塔瓦看来,不一定非要坚持传统仪式,“适合当下的就是最好的”。

  “可能再过几十年,宋干节只剩下泼水了。”素媞拉对记者说,虽然很可惜,但节日本来就是让人放松的,大家怎么开心就怎么过。

  越南——“我在中国留学时,仍然每年回家过年”

  与中国一样,越南人也过农历春节,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12月中

  旬的时候,越南人开始置办年货。每逢春节,越南家家户户都要买花。北方人喜欢红色的梅花,南方人喜欢粉色的桃花。此外,越南人过年一定要吃方粽——用芭蕉叶包裹,里面有绿豆和五花肉,重量足足要有1公斤。

  越南春节的法定休假是农历除夕到大年初四,加上与周末连休,一般会有八九天假期。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绝大多数越南人依旧按照传统回老家过年,有的人甚至会提前请假。越南有句俗话:“12月准备过年,正月过年整月吃喝。”因此在过年期间,街头往往人烟稀少,有的商店直接关门数周。

  2014年至2016年在中国留学的阮山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越南人、尤其是老一辈人思想比较传统,秉持着过年一定要团聚的观念,“我在中国留学时,仍然每年回家过年”。

  当然也有例外。在河内一家中餐馆工作的范氏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往年,她都会提前几天回河南省老家,与家人一起包方粽,年初一去庙里上香,初二初三走亲访友。不过最近几年,她的很多亲人陆续搬到河内生活,大家可以时常相聚,而且越南北部高速公路的通车使她回老家的路程时间缩短至两三个小时,回家变得更加方便,因此她今年选择留下工作,赚取双倍工资。这是她第一次在河内过节。

  在河内从事服装设计行业的杜文胜今年也打算第一次离开家乡过年。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姐姐不久前和一名中国台湾人结婚,在那里开了一家越南小吃店,他准备过年期间去台湾旅游,顺便帮姐姐照顾生意。杜文胜说,第一次离开父母过节有一些担心他们,会在节前多请几天假好好陪伴他们。

  虽然范氏青与杜文胜的情况比较少见,但随着越南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当地人过节的方式必定会变得更加多元化。近年来,越南电影市场也有了贺岁片的概念,很多电影院节日期间不休息;2017年,胡志明市要求主要商场、超市在大年初二就开始营业;很多旅游景点也推出各种活动,想吸引更多游客。


标签:回家;越南;泰国;韩国;过节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