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一边是“白天没人,夜晚没灯”的烂尾高楼和闲置土地。日前,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在山西太原市闹市区存有几十处“烂尾楼”和闲置土地,共占地近4000亩,有的甚至已经闲置十几年。专家表示,“烂尾楼”和闲置土地长期“休眠”,不卖不用不拆不收回,涉嫌不作为,也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需尽快采取措施大力整治。
“烂尾楼”、闲置土地多年无人管
在太原市府东街和建设北路交叉口,路过的行人会看到一座破旧的高楼。该楼层的外墙皮已经脱落,有几处地方已经露出砖头。楼底一侧杂乱着放着钢筋水泥,另一侧则是一片荒草。居住在附近的妇女王郁华今年50多岁,她说:“1988年嫁到这里时这座楼便开始动工了,几年后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了但也没人管了,一直到现在也没用。十几层的高楼,除了几个看门的,白天几乎没人,晚上基本不亮灯。”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太原市像这样的“烂尾楼”主要集中在迎泽区、杏花岭区、小店区等主城区的主干道附近。一位山西省政协委员在提案中透露,太原市动工多年至今尚未建成完工和投入使用的“烂尾楼”工程项目多达18个,占地160多亩,停建时间大多在5年以上,其中有些工程已经长达10多年未建成,至今仍处在停工状态。
同时,该政协委员的提案上显示,太原市还有已经审批多年但未开发建设的闲置土地54宗,占地3700多亩,平均闲置时间5年以上。这些“烂尾楼”工程项目和闲置土地共计占用城市土地达3800多亩,有些闲置土地占用最长也达到14年之久。
“‘烂尾楼’工程项目和闲置土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太原市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进程中的顽疾,这在全国省会城市实属罕见。”这位政协委员说。
“烂尾”症结何在?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烂尾楼”、闲置土地大量出现的症结大多在于楼盘建设的决策、审批、资金等前期工作出现问题。名曰“烂尾”,其实从一开始便暗藏隐患。
首先,“拍脑袋”决策导致烂尾。太原市富佳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卫忠平认为,烂尾楼中有一部分是政府或国有企业负责人“拍脑袋”决策导致的。
在太原市迎泽大街附近,记者看到当地某政府部门建造的一座“烂尾楼”,已经闲置10多年。附近一位居民说,“五六年前曾安装外墙玻璃,还没装完就停工了。”卫忠平认为,政府部门的烂尾工程大多因为个别领导拍脑袋决策,出现问题后就悬起来,“新官不理旧账”,久而久之形成“烂尾楼”。
其次,手续不齐全导致烂尾。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培生认为,有些承接楼盘的开发商本身资质较差,无法办理完备的审批程序。在新形势下这类企业惯用的“先上车后补票”的方法行不通,只能暂停项目。
同时,一些政府部门“不担责”“不作为”,给企业带来很大困难。山西嘉士朗公司董事长伍永安说,自己在晋城的公司2012年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三幢楼的工业园区。2014年进行验收时却被当地部门告知,当年的审批手续并未录入电脑,不予验收,后来更是以新规定为由,要求工业园区推倒重来,重新规划、重新施工。“耗了两年也没有解决”。
资金链吃紧也是导致烂尾的重要原因。马培生、卫忠平均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企业资金吃紧,致使大量楼盘沦为烂尾楼。“几个月前,太原的一座投入8000万的楼盘因为资金问题,以2000万的低价转手,但没有企业愿意接,大家手里都没钱。”卫忠平说,“一些建设项目难免产生烂尾。”
打通“首”“尾”节约用地
多位接受采访的房地产企业家、专家表示,解决烂尾楼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承担作为,疏通源头、清理烂尾,综合施策治理乱象。
马培生认为,对于多年来积攒下的“烂尾楼”,政府部门始终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他们建议,尽快组成由省市两级政府具体职能单位组成的专门机构,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因楼施策,盘活土地资源。
专家表示,对于因部门乱作为而导致的烂尾楼,要查明相关责任人,明确其在决策中所承担的责任,造成严重损失或重大不良影响的,需严肃问责,杜绝今后出现类似的烂尾现象。
同时,马培生认为,对于手续不齐全的烂尾楼要区别对待。其中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的楼盘,要积极推动补全手续,以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对于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建筑,则要坚决拆除,政府部门尽快回收土地。
此外,卫忠平建议,针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短缺问题,银行应该放宽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限制。“目前房地产领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可以享受开发贷款,大部分企业不得不‘曲线贷款’,增加了成本和法律风险,很容易造成新的烂尾。”卫忠平说,“如果放宽开发贷款限制,将会盘活一大批烂尾楼盘。”(王井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