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开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规模定格在大约4.5亿台。出现了3个“二八”:一是国产,国产品牌份额占80%,海外品牌占20%;二是垄断,Android系统份额占80%,其他系统占20%;三是集中,TOP10品牌占比80%,其他品牌占比20%。
“二八”是不是一个稳定的格局呢?从整体规模上看,国内手机市场不会有变化,但内部格局不会就此稳定,在产品、渠道、系统、资本、运营商五个方面,有五股力量可能会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变量,是2016年的最大看点。
1、产品同质化背景下的体验创新
产品同质化会更加严重,这是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高端机型基本上都用了高通骁龙820芯片,Quick Charge 3.0技术让快速充电成为每个手机共有的特点。Android 6.0的体验大幅提升,让MIUI、EMUI等主流厂商的ROM体验差异化优势越来越小。而在中低端市场,方案设计商的模板式一揽子方案,更是减少了差异化。运营商主推的公版方案,在发展自有业务的同时,加速同质化。
看看“黑科技”这个被用烂的词就知道了,凡是感觉有些差异化的地方都被称为黑科技,这种创新消费者不一定都会买账。比如“双系统”并不是刚需,“红包提醒”也只能是借势营销、体现技术能力的一时手段。
消费升级与产品同质化形成的矛盾,让手机厂商的创新更加头疼,但也并不是没有发力点。消费者的诉求逐步从功能性满足向体验性、价值性、外延式创新转移。内生式的创新,体现在极大差异化的功能特点,如OPPO的VOOC闪充和金立的超级续航,较好的解决用户续航痛点。
价值性创新是手机给消费者带来的标签感、品牌归属感,用一个品牌、一个款型的手机代表一类人,小米的极客式标签感在淡化,各大品牌也正从宣传口号等层面,加强标签感打造。外延式创新是顺应物联网发展而形成的突破,如NFC、指纹支付等功能,可以与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增强用户的消费体验。
2、线下渠道战之县城之争
市场调研公司GfK监测数据显示,线上渠道的增速放缓,基本上达到了上限。电商开始拓展线下渠道,实体渠道也开始拓展线上市场。从厂商视角来看,互联网品牌下线是大势,小米加强与苏宁等线下渠道合作,小米之家的销售职能也在加强。从渠道商视角来看,天音、爱施德、运营商终端公司等国代、省代,以及以51订货网为代表的区域性代理,不断加大B2B平台建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