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嫦娥三号拍出最清晰月面照片 全球免费共享(图)
2016年04月24日 08:05:5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电(记者吴晶晶余晓洁)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

  据介绍,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首次获得月球表面的最清晰照片,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真实景象和细节,玉兔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痕迹清晰可见,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展现无遗。

  这些照片和人类此前获得的月球照片有什么不一样?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介绍,人类于1969年至1972年6次登月,地点位于月球正面的阿波罗带,获得了月球表面图像,但那距今已经40多年,当时使用的还是胶片相机,着陆技术、探测手段、拍摄技术都远远落后于现在。

  同时,我国嫦娥三号降落的地点是月球虹湾区,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该区域。虹湾位于雨海盆地西北角,而雨海是月球表面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遍布年轻的火山岩、岩浆岩,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这将为我们带来关于月球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全新信息。

  照片包含大量科学信息

  在科学家眼里,这些照片包含了大量的科学信息。首先是与月球土壤力学性质有关的信息。“根据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面陷入的程度,我们可以知道月壤的承重能力,这为以后设计新的月球着陆器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车轮痕迹、深浅也可以推断土壤的密度、孔隙、摩擦系数等性质。”郑永春说。

  放大这些高精度的照片还可以看到覆盖在月球岩石和着陆器上的月尘。郑永春介绍,由于月球的真空环境,月球表面的尘暴不是风吹起的,而是月尘颗粒受太阳光激发后带同种电荷相斥而扬起,这与地球和火星上的尘暴都不一样。通过对月尘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这一无大气层天体独有的现象进行研究。

  月球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块也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小天体撞击是月面最主要的风化过程。根据石块形状、分布密度,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形成过程,比如大石块多表明这一地区受撞击的次数少,年代比较古老;小石块多的地方说明受撞击次数多,这块地方还比较‘年轻’。”郑永春说,“另外对石块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月球车在行进路线上安全规避也十分重要。”

  从照片上还可以看到,嫦娥三号着陆区周围有很多小的撞击坑。郑永春表示,由于月球的真空环境,撞击月球的小天体不会像地球上那样在大气层中被烧掉,所以月球遭受的小型撞击比地球多得多。通过研究月球上的撞击坑,可以推测出月球遭受撞击的频率,推测出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概率。此外,由于无法获得月球样品,撞击坑研究也是获得月球表面年龄的主要手段,撞击坑分布密度高说明这块区域比较古老。

  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目前,嫦娥三号已超期服役一年多。它的“姐妹”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实现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计划2017年前后实现“奔月—落月—采样—返回地球”,中国科学家将用我们自主获得的月球样品开展深入研究。

  “通过这些照片深入了解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以及温度、光照、辐射等环境参数,对改进着陆器和月球车设计,开展月表深入探测以及未来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永春说,“同时,这些照片和数据已向全球科学家和爱好者免费开放共享,因为太阳系探测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余篇源自嫦娥三号数据的科学论文登上顶级科学期刊。“除了照片,嫦娥三号上的其他科学仪器传回了大量月球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空间环境等探测数据,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将持续几年甚至数十年。”郑永春说。

  供图/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标签: 嫦娥;照片;全球;免费;共享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每日关注
  • 陈吉宁: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西藏定结县、定日县分别发生5.3级地震
  • 总理力推简化审批,让企业办证不用看人脸色
  • 新西藏,从这一刻启程——专家学者谈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
  • 西双版纳发生野象伤人事件 一老人被攻击身亡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