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南京有小学推荐用APP学英语 影响孩子视力咋办
2016年05月23日 08:50:00 来源:扬子晚报

  力力(化名)在南京一所名小学读三年级,最近他的妈妈却有些焦虑不已,“英语老师推荐家长下载了一个英语学习软件,主要是帮助孩子练习口语,但没想到,孩子一练就得盯着电子屏幕看半个小时,这样下去眼睛不要坏了啊!”扬子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对小学生使用APP学习,目前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璟

  “孩子盯屏幕受不了”

  不久前,在南京一所名小学上三年级的力力有了新鲜的作业:上网完成口语作业。在老师的推荐下,力力妈下载了一个英语APP。不过,自从用上了这个APP,力力妈发现,儿子每天在家至少要花半个小时看iPad。“这个英语软件主要是让孩子练习口语的,孩子可以跟着练习发音,系统还会给孩子打分,这个分数还得反馈给老师,作为作业的凭证。不过这个评分好像很‘严苛’,孩子得练习很多遍,才能得到一个漂亮的分数,因此儿子得反复地练习。”

  力力妈告诉记者,原本自己心里挺高兴,觉得儿子英语口语能够得到提高,但发现孩子一读就得跟着屏幕看半个小时以上。长此以往,孩子视力肯定有影响。

  老师会推荐学习软件

  记者调查发现,力力妈反映的情况并非个例。如今,不少中小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依托电子设备进行网络学习。

  “我们老师也给家长推荐了一些学习软件,都是免费的,我觉得还蛮好用的。”家长王女士的孩子正在读五年级,刚开始她不太赞同孩子使用APP学习,觉得过多使用手机伤眼睛,还会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不过慢慢她发现,这些学习软件与教材配套,能够吸引孩子主动学习,也不用发愁没人陪孩子做作业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一些学校也在进行一些新的学习方式的探索,而在多所中小学试点开设的“苹果班”就曾引发关注。

  ●观点碰撞

  支持派:优质软件能提高学习效率

  扬子晚报记者发现,一些优质的学习软件已经俘获了不少人的心。“APP承载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多元有趣。”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表示,拿学英语来说,一个优质APP里的英语发音,可能比许多家长都要标准,这样可以避免错误教学。“作为老师,有一些好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推荐给家长,不过适不适合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如何去科学使用,还是要谨慎的。”

  “我觉得不是说小学生一点不能用APP软件来进行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忙碌的家长,没时间陪伴孩子学习,这些APP能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一位孩子在读六年级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后是网络的世界,孩子学会用网络进行学习不是坏事。“一些学习软件,用得好,对孩子的学习还是有帮助的。”

  反对派:怕影响孩子视力或上瘾

  对于小学生使用APP学习,也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我发现有的软件会让孩子上瘾。”一位家长透露说,有个数学类的速算软件,孩子做完一套题目后,系统会给出一个排行榜,而这个名次是根据做题量和准确率来排的。“孩子之间为了PK,竟然也开始刷题了,这样不是跟打游戏一样吗?”

  采访中,家长们最担心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层出不穷的学习软件,其科学性是否得到论证;二是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处在关键阶段,这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

  官方态度

  可适当使用 不得推荐收费软件

  “现在是网络社会,孩子们应该是可以适当接触这样的学习软件的。”南京教育局电教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教育部门并不禁止学校让学生在课后使用APP学习,不过底线是学校不得推荐任何收费项目。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使用APP学习软件将会是一种趋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第一,学校基于课程发展而鼓励学生使用APP软件学习,用什么样的软件,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不得随意上马,而且使用过程中也要控制“学习量”;第二,老师不应强制学生使用APP更不得推荐有偿项目;第三,亲子教育和交流互动非常重要,家长不能因为有了APP,就放手不管,而要和孩子共同进行规划,比如可以规定APP学习的时间和目标,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标签: 孩子;学习;软件;学习软件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手机靓号频遭“呼死你”敲诈 记者揭开灰色产业链

每日关注
  •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6月1日再度开放
  • 新疆阿图什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7公里
  • 就业季调查:多数毕业生心态乐观 期望月薪低于5000元
  • 高速上翻车小龙虾遭哄抢 民警帮忙捡虾手被夹肿
  • 网友“咬伤”九龙壁被指炒作 故宫现场确认未受损
相关阅读
  • 手机靓号频遭“呼死你”敲诈 记者揭开灰色产业链
  • 67.2%儿童5岁前开始学英语 重视英语学习程度较高
  • 家中最小孩子易成人生赢家:擅交友 更有创造力
  • 河北女子戒毒所内的母亲节:用爱守候孩子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