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100余家庭尝试“在家上学”,孩子们有了轻松学习环境,而父母们仍有很多担心并不轻松
本报当年曾对7个家庭联手探索教育模式详细报道。
后续
她辞职举家去大理
只为儿子“在家上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发布《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共有1.8万个家庭的孩子“在家上学”。如今,浙江商人徐雪金一手创立的“在家上学联盟”,注册会员超过1万人,其中重庆成员有107人。
除了云南大理,在重庆也有这样的家庭,尝试着“在家上学”教育模式。他们中有的家庭合力,以每年每家2.5万元租房当教室,妈妈当老师,根据季节安排课程……连日来,重庆晨报记者找到了这些本报曾在2012年报道过的“在家上学”群体,来看看他们的现状。
回访一
7个家庭各自做出不同的选择
林月是重庆第一批“在家上学”的践行者之一。2011年,通过“全国在家上学联盟”,林月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重庆父母相识。不久后,他们中的7个家庭联手,创建起类似现代“私塾”的课堂。
7个家庭联手租房当教室
“我们都不希望成为‘孤岛’,孩子长大了,他们需要伙伴。”林月说,7个孩子在一起学习,既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教育,也能解决孩子伙伴问题。最终,在南岸一个环境幽雅的小区内,他们以并不低的价格租下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套房,用作孩子的课堂和游玩场所。合同为长期租约,每年每个家庭出资2.5万元,用于这个特殊课堂的日常运作。
带着7个家庭各自的憧憬,2011年11月,这所7个孩子的学堂开始运行了。
学堂每天上午8:30上课,首先做的是晨圈和晨诵。8:30—10:30,是语数外主课时间。下午彻底是孩子们的世界,手工烘焙、蜂蜡课、游戏体育、农作、音乐、表演等近10类课程,每天更换排列,普通学校下课铃拉响的时间,这里的孩子也放学了。
学堂里的老师就是7个妈妈,她们会根据四季的变化,安排课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7个家庭各自做出不同选择
当初选择这样做,妈妈们的理由很简单:破解“在家上学”孩子普遍面临的伙伴缺失之困,也试图搭建一个平台,合众人之力,为7个孩子定制一套适合他们的成长模式。
当年,这7个孩子年龄均在5—7岁之间,有的孩子是从幼儿园退学回家,有的从未踏入过幼儿园,多年来一直在家上学。如今4年已过去,记者日前与7个家庭取得联系时,得到的答案是:7个孩子“在家上学”多年后,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人“并轨”,在孩子4年级后重回小学,有孩子在成都或重庆的华德福小学就读,继续践行不同的教育理念。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所位于南岸某僻静小区的学堂时,它依旧是当初的名字“儿童之家”。如今,它成为一所幼儿园,15个孩子混龄就读。玩耍和培养兴趣、维护孩子的天性,依旧是留守下来的妈妈们执行的理念。
“当年的那几个孩子已经毕业,现在‘儿童之家’每年最多招16人。”负责人表示,当初一起创办“儿童之家”的妈妈们,有人退出、有人留守,还有人进入小学阶段的学苑、学堂,继续差异化的教育理念。
主创成员之一的林月,女儿如今11岁。去年,她选择让孩子并轨,在主城一所公办学校插班读五年级。林月说,这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今后的学籍问题。
“当初选择让孩子从幼儿园退学回家,家里老人是非常反对的。”林月说,家人商议后决定,让女儿多多(化名)在家上学到10岁,然后重新进入普通小学继续读。重返学校,多多在听懂了父母的解释后,欣然接受。在林月看来,女儿多多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善良、心胸开阔,有很强的情绪处理能力,最令家人欣慰的是她喜欢学习。
林月说,她不后悔现在让孩子重新回到校园,正如她当初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一样坚决。
回访二
儿子“在家上学”5年后重返学校
江北的霍少峰家庭,是我们在2012年采访的“在家上学”家庭之一。2008年,为了儿子,36岁的他弃商从教,希望给儿子提供差异化的成长环境,父亲成为儿子唯一的老师。如今,儿子豆豆(化名)12岁,即将从主城区的一所公立小学毕业。
“2008年,儿子4岁多时办的退学手续,到了他8岁时,我让他在家读完了相当于小学6年级的课程。”霍少峰说,为了培养儿子,他也算是重庆“在家上学族”的先行者之一。当年,与林月等7个家庭不同,霍少峰处于一个单打独斗的状态。
为何选择“在家上学”?霍少峰的答案是,“我从不认为学校教育不好,但我希望给予儿子差异化的成长环境。”
如今重返学校,霍少峰的理由是,“培养了儿子足够的创造性精神以及对事物、大自然的态度,他成了一个快乐的孩子,所以我选择将这样的他重新送回学校,回到伙伴中间,在他10岁那年。”
霍少峰说,现在儿子爱好广泛,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儿子10岁时回的学校,在让儿子重回学校前,他曾尝试过让儿子进入学校,看他是否喜欢在那样的环境中学习。“慢慢地,儿子不再排斥,他说他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去分享别人的快乐。”
最开始,孩子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及伙伴间的冲突。霍少峰说,比较庆幸的是,儿子慢慢度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不过,“在家上学”的孩子可能会失去更多融入社会与伙伴间的机会,这一直是践行者们的担忧。
■链接
“在家上学”家庭
重庆有120个左右
2013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共有1.8万个家庭的孩子在家上学,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广东、浙江、北京等地情况较为突出。
记者走访发现,重庆目前有100—120个家庭的孩子“在家上学”,多集中在主城区。两个人数较多的“在家上学”QQ群,人数共计150人,80后父母占一半以上。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老师几乎均由父亲或母亲担任。这些家庭在理想的实践中,有人联手破局,将孩子集合起来教育,自建私塾类型的学堂;有的将孩子送到小班制的国学馆,以解“在家上学”同伴缺失之困;有人将孩子接回家,母亲主导,一对一量身定做教育;也有人成为“折返者”,最终将孩子送回学校。
未来在哪儿?36岁的父亲陈举说,前面的实践者几乎已经走出了三条路:孩子适龄后出国,并轨重新回到学校或专修国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