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红线管控是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制度创新
2016年06月03日 18:58:00 来源:国家发改委 戴彦德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是贯穿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破解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需要结合国情和发展阶段不断进行探索创新。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又制定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创新。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十一五”以来,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任务,并在节能减排目标约束、责任考核、重点行业企业管理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以来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35%。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资源无节制消耗、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没有根本转变,大气、淡水、土壤、海洋等常规污染日趋严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上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而且危及公共安全与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短板问题。

  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矛盾突出,主要源于长期形成的粗放发展模式。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43.0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达39.3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64%。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单位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发达国家水平的4-6倍。与发达国家普遍进入油气时代、部分发达国家开始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相比,我国能源发展仍然建立在低质、高碳的基础上。从国际视野看,2015年,我国人均GDP仅8016美元,不足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的1/4;人均能源消费仅3.1吨标准煤,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人均GDP水平将不断上升,能源消费继续增加的趋势不会转变,如果延续目前传统发展道路,无论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还是能源安全、经济代价看都难以支撑。转变能源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内在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特别是能源消耗上限管控,是从源头上保障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倒逼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关键。当前,我国能源供大于求问题突出,能源价格持续低位,生态环境等外部成本尚没有完全内部化,仅仅依靠市场价格信号,还很难形成推动全社会强化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管控,并不是限制能源消费增长,也不是“一刀切”,而是在因地制宜、保障各地区能源合理需求增长的前提下,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红线管控制度不仅仅针对门槛准入,也涉及供应转变、消费引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也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产品可持续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红线管控制度不是对行政手段的强化,而是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标准、目标体系、分解落实机制、监管体系、问责制度等,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行资源消耗上限管理、建立相关红线管控制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核心作用是推动节能和大幅提高能效成为满足需求增长的“第一能源”,推动清洁低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主体,推动减少粗放发展方式带来的各种浪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适度高效的消费文化和模式。未来一段时期,通过完善红线管控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重现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既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副所长、研究员 戴彦德)

标签: 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坚强源于使命——从操舵兵到舰长 他八下大洋

每日关注
  • 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
  • 习近平向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 第九轮巡视晒问题清单 “回马枪”查出哪些问题?
  • 甘肃敦煌“80后”母亲产下13.4斤“巨婴”(图)
  •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披露6名遇袭伤亡官兵信息
相关阅读
  • 成都自贸区申报进展顺利 申报方案契合“一带一路”
  • 【治国理政新实践·广东篇】现代都市留住乡愁——东莞生态文明建设见闻
  • 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成为“硬杠杠”(人民要论)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