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市打击违专指办)发布了今年前5个月拆违工作数据。数据显示,1-5月,全市拆违专项行动共拆除违法建设4295处,702万平方米,完成全年拆除1500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折子任务总量的46.8%。其中,共拆除新生违法建设336处,面积27万平方米。
据了解,市打击违专指办依托卫星监测、街景拍摄和群众举报等途径,持续保持对新生违法建设的高压管控态势,先后督办、查处了一批涉及擅自改扩建、私挖地下室和楼顶加建等典型新生违法建设案件。包括西城区西单北大街48号楼顶违建、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27号擅自加建并私挖地下室、海淀区增光路36号院违建、海淀区小南庄村宅基地翻建房屋和房山区瓦井村村民个人自建房项目。
在市打击违专指办的督办下,相关区已经在第一时间对违法建设进行立案调查,并采取措施对相关违法建设进行了拆除和回填。
今年前5个月,北京拆违专项行动工作共督办新生违法建设519件,其中已处理368件,未处理151件,未办结率29%,较2015年同期上涨11%。
市打击违专指办负责人表示,经过对全市三年来新生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数据的分析,发现全市新生违法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微小体量”(建设规模在100平方米以下)新生违法建设比重不断加大。在2015年拆除的市级新生违法建设督办项目中,“微小体量”违建数量占到总数的65%,2014年这一比例仅为12%。
据了解,以个人违设为主体的“微小体量”违法建设往往多发于城市居住区和农村宅基地上。“楼顶加建、侵占小区公共绿地空间、擅自改扩建房屋”都是违法建设的主要类型,往往被作为出租房屋和经营场所使用。
个人擅自对房屋进行加建和改扩建,往往缺乏合理设计和规范施工,致使破坏房屋原有结构,轻则墙体开裂、雨水渗漏,重则管线破坏、房屋坍塌,甚至引发煤气中毒、火灾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加之多数违建占用的是小区的公共空间、消防通道,一旦发生事故,对疏散、救援工作都是极大的阻碍。个人修建的违法建设多数依靠出租或经营方式获取经济利益,这类出租和经营行为往往未经许可,缺少规范化管理,人口流动性大,往往更容易成为城市“藏污纳垢”的场所,治安问题突出。
频发的“微小体量”违法建设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景观形象,而且个别违法建设密集的区域,还会因为违法建设产生的垃圾、污水、废弃物等现象,形成“脏、乱、差”顽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