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开高速出京方向和进京方向车流形成鲜明对比。 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58万人端午节乘火车离京
多条高速昨日7时开堵明天中午将迎返程高峰
昨天是端午假期出行的高峰日,记者从北京铁路局获悉,北京地区四大火车站发送客流总量达到58.06万。与繁忙的铁路运输相呼应的是,从昨天早上7时开始,多条高速路流量呈现明显增长。记者从交管局指挥中心了解到,今天起出京方向车流量会逐渐减少,预计明天中午将迎来返程高峰。
京华时报记者张思佳贾婷
>>公路 出行高峰提前多条高速早7时开始拥堵
昨天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交管局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京哈高速、京承高速、京藏高速、机场高速的出京方向车流量较大,部分路段已经开始出现代表拥堵的红色以及深红色。大屏幕上显示全市主干道事故数为68个,截至10时,全市主干道的事故数上升到90多个。
去往河北北戴河游玩的刘先生,为了躲避拥堵,选择早上5点半就从西直门出发,“就是担心堵车才这么早出来,除了经过发生事故的路段有点堵,其他的路段路况很好”。
打算到河北承德游玩的戴先生早上6点半打开路况图,发现京承高速三环外的路段已经开始出现拥堵。戴先生说,“我七点多再打开看,京承高速有些路段都堵成紫色了,担心堵在路上浪费时间,家里人决定明天早上早起再出发”。
交管局指挥中心的民警介绍,端午节小长假第一天,早间7时开始,高速路出京方向流量开始明显增长,京哈高速、京承高速、京藏高速等路段交通压力最突出。10时前后,交通压力最大。京哈高速、京承高速从四环、五环路段就已经出现车行不畅的情况。京开高速、京港澳高速、莲石路五环至六环路的通行压力大。
此外,现在郊区景点、民俗游持续升温,而远郊区道路通行、交通设施、景区停车、警力资源等条件相比市区有所不足,容易出现局部交通拥堵现象,从近三年交通情况看,房山十渡、云居寺,昌平十三陵,怀柔慕田峪、雁栖湖,密云古北水镇等景区游客增加明显。
上午6时至9时高速路400多起事故报警
今年的端午节是“北京交警”APP开通进京证网上办理业务的首个小长假,方便、快捷的办证方式将吸引更多北京周边群众通过APP办证,并利用假期来京旅游,受此影响,假期期间高速公路运行压力将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从城区内的交通出行情况看,动物园、颐和园、香山地区、八大处等公园景点周边道路车流、人流相对集中,交通压力最为突出。假期第二日游人和车辆数最高。交管部门将启动高等级上勤方案,加强对全市各大公园、景区景点、大型活动、繁华商业区等重点地区维护疏导,提前采取针对性疏导措施。
“一到节假日,很多新驾驶员上路,容易造成轻微的剐蹭事故,早上6时到9点半左右,122报警平台接到高速路上400多起轻微剐蹭事故报警。”交管局高速公路支队支队长程伟介绍,为了快速处理高速路上的突发状况,交管部门和路产公司联系,建立联勤联动机制。首发集团54辆巡逻车全部上路,路产部门利用密集的探头无缝监控路面情况,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立即将现场图像传送至巡逻交警的手机上,由交警快速处理。为了尽快抵达现场,各条高速路上,交管部门都增加了摩托巡逻警,警力前置备勤,出现突发情况后能尽快做出反应。
程伟提示说,11日中午将迎来返程的小高峰,交管部门预判,京承高速、京藏高速、京港澳、大广高速以及东部的京哈高速是返程压力比较大的5条高速,建议市民在返程高峰来临之前,根据交管部门提供的路况信息,避开拥堵路段选择其他路线通行。
>>铁路
铁路迎小高峰超58万人离京
端午小长假首日,铁路方面也迎来假期出行的高峰。记者从北京铁路局获悉,北京地区四大火车站发送客流总量达到58.06万,同比增加5.41万人,增幅10.3%。北京铁路局共发送旅客127.27万人,同比增加14.2万人,到达旅客88.68万人。
据记者了解,今年端午假期适逢北方小麦成熟,南方则有祭祀屈原的节日传统,因此中短途旅游流、探亲流和麦收流交织在一起,使得客流增长明显。济南、青岛、南京、杭州、上海、哈尔滨、西安、郑州、长沙等地区均成为出行热门城市。
为此,北京四站共计增开旅客列车27列。其中,北京站加开7趟列车,主要为唐山、秦皇岛、哈尔滨等方向,售票厅也会根据客流及时加开售票、改签及退票窗口。
北京南站高铁占比较多,考虑到大客流压力,南站特别开设了京津、京沪2个快速进站通道,将7号售票厅、高架层东北、东南自动售票专区、北平面自动售票专区设为取票专区。北京南站地下一层、平面层南北两侧所有的上行电扶梯进口处,都设立了“回形”隔离带,用距离来换取时间。持护照、户口本等无法在自动售票机取票的旅客也可以在人工售票厅开通的取票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取票业务。
而端午节前一日,共计发送旅客104.34万人,同比增加4.22万人,增幅4.2%,全天共增开旅客列车25对,再创端午发送旅客新高。其中,北京地区四站发送旅客49.5万人,同比增加2.88万人,增幅6.2%。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