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语云:“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热爱本职工作,精通业务,巩固思想,每种职业都可以造就杰出人才。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践行者“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系列人物专访,与青年网友分飨我国各领域优秀青年的励志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补足精神之钙,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中国梦”践行者“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系列人物专访第十期
张舸:一生献给中国水电事业。视频剪辑 刘铭
“解决了,终于解决了!”经过连续几天夜以继日的试验与排查,在张舸的带领下,三峡水电厂电气部的技术人员终于找到了引发外送系统低频震荡的故障原因,制定出有效的抑制措施。年轻的技术人员开始欢呼,而张舸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绷了几天的弦终于松了下来。
张舸在办公。本人供图
张舸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一位教授级高工,也是国内继电保护领域的专家,曾任三峡电厂电气维修部主任兼党总支书记,2016年年初被调至溪洛渡电厂担任厂长助理。在三峡集团的23年,他先后在葛洲坝电厂、三峡电厂和溪洛渡电厂从事继电保护工作,领导和管理了继电保护分部、电气部和设备管理部的日常工作。
张舸曾在三峡集团、湖北省及全国电力职工的各项技术创新比赛中多次获奖,目前拥有4项实用新型专利,主持完成8项自主科研成果,并由于在继电保护和抗洪抢险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特殊贡献专家”和“三峡集团抗洪抢险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迎难而上 在洪峰上卓然起舞
“我永远记得那段日子”,张舸激动地说。
2010年7月中旬,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强降雨天气。根据预测,三峡大坝将迎来一次峰值65000立方米/秒左右、规模赶超98年洪灾的特大洪峰。随着三峡大坝开始拦截上游洪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快速上涨,即将达到规定的水位与流量条件,三峡电站26台机组满负荷发电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令人揪心的是,从7月14日凌晨起,三峡右二电站外送系统频繁出现低频振荡现象。这个意外让所有已处于高度戒备中的三峡人再度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得知消息后,时任三峡电厂电气部主任的张舸火速赶到现场,查看故障报告,打印震荡波形图,分析数据。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舸解释说,“普通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震荡有多可怕,但是对于我们,对于整个三峡电厂来说,不仅是惊心动魄,更有种成败在此一举的悲壮意味。特大洪峰当前,26台机组满额发电任务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故障设备,并根除它。”
关键时刻,张舸临危受命,组织右二电站出力稳定性研究试验,负责找出故障原因。此次试验风险极高,不仅要还原振荡发生时的机组运行情况,还要做好充分的预案准备,以控制试验风险,确保在26台机组满负荷运行的前提下,三峡电站及整个电网的平稳运行。这对张舸和所有试验人员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在接下来的几天,张舸带领试验人员驻守现场,面对电脑、设备和图纸,不分昼夜地开展调研、试验和排查工作,并联合国调中心的专家及生产厂家一同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找出了故障装置,迅速制定了技术解决方案。
期间,张舸的工作还不止如此。试验之余,他每天要亲自带领电气维修部同事对两岸的电站设备进行地毯式巡检,以确保所有机组的安全运行。7月的长江流域异常闷热,一场巡检下来,张舸早已汗流浃背,但他却丝毫不受干扰,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力争将所有缺陷和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辛勤的汗水孕育了胜利之花。2010年7月28日21时10分,三峡电厂26台机组顺利完成1820万千瓦满负荷发电168小时。这不仅为三峡电站今后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长江电力及三峡电厂运行管理好大型电站和巨型机组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这巨大的成功背后,是三峡电厂所有员工的恪尽职守与不懈努力。其中也包含着张舸的一份功劳。他以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接受挑战、迎难而上,保证了三峡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张舸(中)陪同水电协会专家参观溪洛渡电站。本人供图
“德国雷锋”:中国工程师很靠谱
张舸说,他的日常工作其实很枯燥,就是不断地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不过期间也曾发生过一两件有趣的事情,让他回味至今。
三峡左岸电站进行设备调试时,有一个叫Ben的德国人,是西门子派来的调试工程师,由于和中国工程师的感情很好,常常免费加班,被大家戏称为“德国雷锋”。
一开始Ben对中国工程师极不信任。按他们的惯例,只要装备还没有正式交付,乙方工程师是不能碰这些设备的。因此,在设备调试期间,Ben不允许中方工程师碰设备。
张舸说:“当时我们三峡的口号是‘建管结合,无缝交接’,但是按老外的方式,他们就不会给你看,给你碰。这种方式肯定会给我们后期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前期不接触,后期突然把所有设备都交给你,肯定是不利于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对设备的管理。”
为了能亲自调试设备,张舸和其他工程师开始想办法,创造条件,接近设备。在这方面,中方技术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以至于到后来,Ben发现,很多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工程师去了,反而能很快解决问题。就这样,他开始主动邀请中国工程师参与设备调试。
“Ben也是个性情中人,发展到最后,他觉得和我们其实挺志同道合的。为了帮我们尽快完成调试工作,他就开始无偿加班,帮我们节省了好大一笔费用。通常国外的公司,尤其是像西门子这样的公司,不提倡加班,如果加班需要签加班合同,加班费也是很高的。但是,Ben后来却愿意为我们无偿加班,所以我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德国雷锋’。”回忆起这位德国老友,张舸像个孩子般地笑了起来。
“其实不光是西门子的工程师,包括ABB的工程师也是如此,对中国工程师的印象也是从不信任到信任,到最后觉得中国工程师很靠谱。”说到这里,张舸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张舸(左一)与技术人员在三峡电站合影。本人供图
我是一名三峡人,理当守土有责
从葛洲坝,到三峡,再到溪洛渡,张舸从事继电保护工作23年。
他说,“从事继电保护的人可能都比较谨小慎微,有点强迫症。我经常是下班前已经核实一遍了,走在回家路上,又突然想回去再核实一遍。”
张舸24岁来到葛洲坝,32岁时就被调到三峡,这是一个人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最好的年华。张舸本科学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能来到三峡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工作,他感到非常幸运。
张舸说,在三峡,每件事都必须拿到放大镜下看,不容有任何闪失。这是因为三峡在全国水电事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三峡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媒体关注和全国人民关心。
“这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三峡人常说要有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是三峡这个大平台赋予的。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在引进国外水电技术,促进中国水电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不会因为投产就懈怠了。我是一名三峡人,我将继续守土有责,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水电事业。”(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秦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