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订单农业难推行原因:个别农民契约意识差 恶意违约
2016年07月06日 07:38:00 来源:人民日报

  蔡华伟绘

  核心阅读

  从前几年的大蒜、生姜,到今年的玛咖、菠萝,在农产品价格暴跌中,农民很受伤。订单农业作为以销定产的重要手段,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合理收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订单农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因为部分农民契约意识差、恶意违约而变得难以推行,这反过来又伤害了商户和农民。

  农产品价格高涨—扩大种植规模—供大于求—价格大跌,价格的过山车,毫无疑问让越来越多参与商品作物种植的农民神经紧张。今年的云南玛咖,便经历从高处一斤120元下跌到1元的过程。地方政府曾经尝试用订单农业的方式解决价格波动的问题,然而,情况却超出了政府和商户们的预期……

  价格上涨,合同成了一纸空文

  “别人多出一两块钱,大多数农民就不会再履行承诺,转而卖给其他商贩。”一位在云南偏远山区推广中蜂养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偏远山区农民虽然淳朴,但往往缺少契约精神。“如果不能从技术或者后续政策补贴上‘捏住’农民,想要通过一纸协议就让农民守约,很难!”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云南省内,多地政府曾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引导农民在种植玛咖前就和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从而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可就在几年前,签订了协议的农民却没把玛咖卖给商户,而对自己的违约行为,却轻描淡写地说是“人之常情”。

  在价格上涨阶段,农户并不愿意和企业签订合同。在云南某玛咖产区,部分企业在和村民签订收购协议前就出现农民拒签的情况。如果与玛咖企业达成协议,村民不仅可以免费获得种苗,还可以获得相应补偿,按照协议收购价每亩地收入近万元。但仍有村民认为,收获时玛咖行情“可能更好”,不愿意贱卖。不料今年收获阶段,等来的却是价格暴跌,农民欲哭无泪。

  在云南省安宁市八街街道,食用玫瑰去年也曾遭遇价格过山车,最低时玫瑰价格也曾跌到两三元钱,连采收的劳动力成本都不够。曾有企业试图与农民提前订货,然而,一纸协议并未产生效益。“我们公司在旺季的时候每天要收购七八吨的玫瑰花,但一些小商贩会因为收购量少,以稍高一点的价格进行收购,但别的农户听说了,就开始跟我们扯皮。”安宁润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代晓邦说起玫瑰花收购,颇为无奈。

  实际上,不履约农户也有自己的算盘。“卖谁都是卖,价格卖得高一点收入就多一点。何况收花的也是熟人,不好拒绝。”村民李师(化名)告诉记者。对于合同上注明的违约条款,李师显得并不在意,“他们是大企业,不差我这点花,也不会和我计较这个。”对这种想法,代晓邦很无奈:“每个村都会有这种人存在,觉得违约不是什么大事,即使将他们踢出合作社,他们也会去向村干部求情,都是一个村的,最后也都不了了之了。”

  一位玫瑰加工商告诉记者,要解决农产品价格暴跌伤农问题,订单农业行之有效,大企业的资金优势有助于抗击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但就目前农民履约情况而言,哪家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哪家企业吃亏。”

  原本双方共赢的合同,却成了只限制企业的枷锁。

  商户维权,赢了官司维不了权

  农民不履约,那企业维权可以吗?绝非易事。

  尽管总体损失较高,但损失落到相对分散的农户家中,每家的产量及产值并不高,企业一家家催收成本高昂,而要诉诸法院,官司好赢但执行起来却异常困难。“真要强制执行,农民一旦抱团抵制,闹成群体性事件,政府往往也只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八街街道产业办主任刘志伟说。

  而等到价格大跌时,企业还得按照订单价收购。极少数农民甚至出现前几年价格高时不向企业销售,价格暴跌了却要求企业执行合同的情况。几年下来,不少企业也不愿意通过订单方式收购农产品,订单农业在不少地方难以为继。

  “农民种植规模往往是依据上一年收购价格来决定,但市场往往有滞后性,农民抗风险能力又相对较差。”刘志伟表示,目前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披露不及时问题较为突出,是造成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原因。

  面对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政府却面临两难:一方面,政府无权也不敢要求农民必须多种或者少种某种作物;另一方面,政府如果完全不作为,一旦农产品滞销,引起的农户收入下跌又不能不关注,尤其是一旦对某地产业造成严重破坏,往往也会影响小范围内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志雄告诉记者,订单农业遇到农民违约在现实中仍然较为普遍。“一旦遇到农民违约,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刘志雄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农民契约意识相对较差,而强制农民履约成本很高,也存在较高的社会风险,目前还没有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补齐诚信短板,任重道远

  实际上,正是看到了订单农业潜在的风险,不少基层政府开始引导企业采用保护价的方式来稳定市场。

  记者了解到,进入7月,安宁八街玫瑰花价格再次跌至3元,而即便是如此低价,不少农民却仍然卖不出去。

  而由于和润森公司签订了保护价,不少农户并不愁卖。代晓邦告诉记者:“我们和农户签了合同,协调了保护价,今年我们签了200多亩。在市场价低的情况下,我们按照5元一公斤进行收购,若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就随行就市。”

  为什么是5元?代晓邦给记者算了笔账。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除去农民的成本和人力,5元的保护价能保证农户每亩玫瑰一年能有两千六七百元的净收入,比种植大米要好。如果低于5元,花农就直接把花挖掉了。

  然而,润森公司和农户签订的保护价范围并不大,双方之间也已合作多年,存在一定的信任关系。如何大规模发展订单农业?各方的意见相对统一:关键要做好农村征信。

  “不少农民年纪都较大,既不需要去银行贷款,也很少外出务工,征信出现问题后的贷款、购票限制等方式都很难形成有效制约。”刘志伟认为,至少短期来看,农村征信体系还不容易很快有效运行。刘志雄则认为,征信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续广泛的宣传尤为重要。“建议企业在签约前对农户多些了解,逐渐和部分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关系后再考虑签订单,从而形成公司+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刘志雄说。

标签: 订单农业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安徽怀宁县1万多头猪被洪水围困 爬上屋顶求生

每日关注
  • 社保降费进展追踪:16省份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
  • 李克强视察岳阳长江干堤: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顶在头上
  • 济南遭遇大雾 城市高层建筑物“隐身”
  • 习近平: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 “七一”讲话,国外记住了习近平的这些“外交金句”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