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下,由朝阳工作室出品、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制作推出了抗洪沙画——《不忘初心 砥柱中流》。该作品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同时也受到多位业内专家及教授的高度评价。
一粒沙承载着重大主题
网络大V、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用沙画这种艺术形式去表现严肃的主题,一开始他是拒绝的。但看完三分钟的视频后,担心消除了。他对沙画师的手法技艺,沙画作品的上色以及画面和音乐的完美配合赞不绝口:
“首先,沙画师的手法非常细腻,人物的轮廓、细节都会精准,非常逼真。一些定格的画面犹如照片。此沙画师是我这些年来"见"过的水平最高的。
其次,沙画被加入色彩,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过去看到的沙画大都是土黄色,颜色只有深浅之分。但是在长江云的沙画中,子弟兵身穿的粉红色救生衣、红旗、绿树、彩虹桥等多色彩的物件,被表现的生动活泼。
第三,画面与音乐的选择也是很振奋人心的,音乐配合画面,时而如歌如泣,时而高亢激昂,反映了一种昂扬的斗志。既有史诗性,也有画面感。是选择的画面,都来自于大众很熟悉的抗洪抢险的照片。
沙画是由一捧沙带来的艺术,希望这种作品多多益善。”
一粒沙开启传播新STYLE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觉得,这是一种对传播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他说,沙画、主题宣传和新媒体的结合实现了传统议题与新兴载体间的融合,使得传播效果更加准确鲜明,传播覆盖面更广,受众体验感更生动。 沙画作品至少有两个方面探索的价值:一是它回答了怎么样从一个APP去深入到朋友圈,去深入到社交媒体舆论场,从而深入到大众舆论场;另一方面是实现了产品本身主题对人群圈层的突破。抗洪英雄人物的创意刚开始只是一个纯粹主题宣传的议题,制作完成后,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阅读、认同、点赞和转发,特别是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年轻人群的共鸣,说明具有青春属性的渠道、内容表现形式,是能够激发起青春群体的共鸣的。因此沙画《不忘初心 砥柱中流》 具有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的双重意义,是对主题宣传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一粒沙是水乳交融的媒体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认为,这次现象级主流网络传播打破了既有的由传统媒体进行内容生产、新媒体进行内容传播的格局,实现了由新媒体创新内容生产、传统媒体进行二次传播的新常态,凸显了媒体融合的强大力量。多媒体的深度融合、跨平台的内容传播,是这一宣传活动效果好反响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媒体融合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抗洪沙画在网络和电视立体传播并不是偶然,这基于湖北广电多年的新闻报道经验的积累。长江云作为湖北广电的新媒体新闻中心,既具有传统媒体的新闻素养也具有创新传播的网络视野,才能够将抗洪抢险这样一个社会热点通过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来,展现了湖北的媒体融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粒沙背后的慧眼识珠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则留意到,这次由中央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媒体制作背后的不同寻常。她认为,这释放出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在内容生产方面,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媒体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发指令和执行的关系,而更加倾向于一种合作关系。中央主管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俯下身子主动去发现、积极寻找好的内容创意团队。他们善于高占位、前瞻性地设置议题,能打破地方媒体的思维局限,充分发挥和放大地方媒体的内容制作优势。双方联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打好舆论组合拳。就湖北而言,在“东方之星”翻沉事件、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等新闻报道中,地方媒体的主动作为与中央主管部门的指导提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在传播形式还是传播渠道上都有突破性进展。
从传媒产业发展来讲,这种合作模式能加快打破产业壁垒。目前国内一些电视台已经实现了“制播分离”,新媒体也遵循这一规律,视频网站的系列网剧大都是收购来的。“制播分离”能更好地保障内容生产团队的专业性和活力,使其不再受限于事业单位编制。对于有实力、正能量的内容生产团队,要给机会给资金给扶持,保证优质的主流作品有充足的投放渠道,使他们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能满足宣传工作的政治性需要,又能通过市场机制灵活配置资源,我们的主流舆论阵地就会更为强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