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家风。
它像一面立于天地之间的镜子,映照出心底无私的公仆情怀,永远怀揣一颗敬畏权力之心,替人民当好权力的“保管员”。
家风似镜,家规如山。这是85岁老共产党人陈光保一生赤胆忠心的写照。
家人推着轮椅上的陈光保在他兴办的“保伯重教助学农场”里(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陈光保曾在广东湛江市原海康县(现雷州市)当了30年县委书记、县长,63岁离休后开荒办农场、裸捐助学。他几十年如一日,成为共产党人清廉家风的践行者。
陈光保三立家规,至今让雷州半岛群众津津乐道。
第一次立家规,是在1964年。
大儿子陈强告诉记者,当时父亲刚刚走马上任海康县长,就在家里宣布了“三不”家规:“不准收礼,不准走后门,不准搞夫(父)荣妻(子)贵”。
不准收礼,是陈光保铁打的家规。他常告诫家人:“这次收了别人的针,下次就会收别人的金。”
陈强回忆说,每年春节,父亲都会在自家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联“送礼可耻”,下联“受礼有罪”,横批“端正党风”,让前来送礼的人望而止步。弟弟陈主喜欢吃树菠萝,上大学时放暑假回家,纪家公社党委书记在公社树上摘了一个送给弟弟。父亲得知后,非让母亲按当地市价寄20元给纪家公社,并在汇款单上附言:“如果不够,以后再补。”
“不准收礼”这条家规,在陈光保离休后有了小小的变通。大女儿陈忠于说,父亲离休后开荒办农场,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村民常来看他,感谢他,顺带送来一些土特产。对于这样的“礼”,父亲往往高兴地收下,但在客人临走时,他会按照市场价回赠一个“保伯红包”。
而夫(父)荣妻(子)贵,走后门,则让陈光保一向深恶痛绝。他有一句口头禅:“共产党人眼里容不得沙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我陈光保干不来!”
1974年,女儿陈忠于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来到偏远的龙门林场。1979年,同批下乡的14个知青只剩下她一人还未回城。她急了,回家找母亲向父亲说情,希望能动用关系调她回城,结果遭到陈光保当面呵斥,桌子拍得震天响。第二天她返回林场后,发现父亲悄悄在她挎包里塞了些粮票和10多元零用钱,还有几本中学课本,内夹一段赠言:“孩子,路在你的脚下。”后来,陈忠于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学,才离开林场。
当了22年副科级的陈强,去年从雷州市供电局退休。其实组织部门曾多次考察提拔他,却都被陈光保否决:“我是县委书记,提拔自己的子女,群众会怎么看?”
6月7日,陈光保回到“广东省包产到户第一村”潭葛村。1977年,时任海康县(后改为雷州市)县长的陈光保冒着风险支持潭葛村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有一群人,一辈子怀揣信仰。他们虔诚俯首,甘为人民的孺子牛;他们九死不悔,为理想披肝沥胆,浩然之气充塞宇宙苍冥。他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共产党人! 陈光保是他们中的一员:16岁参加革命,18岁入党,63岁离休后还扛着锄头开荒办农场,裸捐助学。对把心都掏给老百姓、把一生交给党的人,雷州半岛群众自发创作当地民歌“雷歌”,深情夸赞陈光保。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弟弟陈平年轻时曾担任村里的毛泽东著作辅导员。有关部门曾3次给陈平安排工作,陈光保知道后,立即勒令辞退,陈平至今务农。
即使是陈光保的父母,也没享受过当县委书记的儿子带来的好处。陈忠于回忆说,“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闹饥荒,爷爷饿到浮肿了,父亲也没有用手中权力进行额外的救济。”
作为县委书记的子女家属,不仅沾不了光,反而处处吃亏。
“谁叫我们是陈光保的子女?!”陈忠于的话有点无奈,但更多的是自豪。
第二次立家规,是在陈光保的子女们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陈光保将“不贪不占”列为新家规,他“警告”子女:“如果你们中间有谁成为贪污犯,我坚决不认这样的子女!”
即使妻子张少乔过世时,也没打破这个家规。
2007年4月,妻子突发心肌梗塞,撒手长逝。遗体火化后,一些亲朋好友在仙过岭看中了块地,建议按当地风俗,将张少乔的骨灰安葬。但陈光保坚决拒绝:“如果人死了都占地建墓,那么今后子孙就无地可耕。”
妻子的骨灰盒,至今搁放在陈光保的床头。
他将“死后不占国家一寸土地”作为新的家规内容,郑重嘱咐子女:把他和老伴儿的骨灰混在一起,撒进为之奉献战斗的南渡河,流向浩瀚大海……
第三次立家规,是在2010年。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家规。陈光保当众宣布,裸捐全部财产助学济困,不给子女留一分钱!他的财产包括农场收益、工资收入和子女孝敬的红包。
陈强告诉记者,刚开始,家人想不通:父亲离休后,和母亲扛着锄头开荒,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将一座荒芜贫瘠的石头山硬是变成一座大果园,由于过度劳累,母亲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父亲手术失败下肢瘫痪,办起的农场好不容易扭亏为盈了,现在可好,全部捐出去……
陈光保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在一次家庭党员会上,他背诵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相比而言,我捐点财产又算得了什么?”陈光保目光炯炯。
2009年,为了凑齐100万元捐款,陈光保执意将自己在湛江市区唯一的一套住房作价26万元卖掉。2010年,为筹捐款,陈光保向女儿借钱20万元,捐完款后,发现农场连买化肥的钱都没了,他却笑呵呵地说,“不怕,可以跟银行贷款,等香蕉卖了就有钱还贷款了。”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陈光保的农场(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迄今,陈光保散尽家财,捐款1400万元,资助奖励学生6000多人。
对于陈光保裸捐,有人说他傻。陈光保一笑了之,他告诉记者,雷州历史上出了6位有名清官,清代丁宗洛变卖百亩祖田救济农民,陈瑸公孙二人吃一个鸡蛋,将俸禄节省下来给家乡修海堤,6位先贤都没有留下财产,“我是堂堂共产党员,为什么要给子女留财产?”
每逢节日,子女们带着各自家人回农场团聚,陈光保往往召集一家子党员开“家庭支部会”,首先让大家汇报各自的工作,其次组织大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每次开“家庭支部会”,陈光保的孙辈都要列席旁听。大孙女陈迪有时还兼做记录员。第一次参会,她感觉有点好笑,但爷爷的一句话,让她震撼:“你们最大的孝顺,就是不贪不占!”
她想起四叔陈主在深圳市任副局级干部多年,曾有领导暗示送钱就可以更上层楼,但陈主拒绝了,他说:我可以不做大官,但我一定要走正路,做正事。
她想起在某高校担任领导职务的小姑陈席,在招生季节不接任何陌生人的电话,成为一些人眼中的“怪人”。
这时,她会心地点了点头。
清廉家规像一粒粒种子,在后辈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