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中国共产党精神伟力的历史转折
离开中央苏区,在敌人重兵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所承受的牺牲与苦难王承登至今记忆犹新:翻越夹金山时,他和战友们冒着高山严寒向上攀登,战友们穿着破旧的单衣,草鞋早就裹满了冰雪,身旁有的战友跌倒了,就再也没有起来。
为什么要离开家乡走上长征?王承登打仗时无暇多想,现在回想起来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没有犹豫,只有跟着党走,才能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他这样告诉记者。
“各路红军前后将近30万人,最终走到陕北的只有3万人。”王新生说,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同时也为中国革命锻造出了一支无比忠诚,具有坚强意志和领导力的革命队伍。长征留下的骨干在以后几十年中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党史专家费侃如说,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都得到了加强。特别是长征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这对未来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遵义市长征学会会长黄先荣说,遵义会议之后,实事求是精神在党的组织上、军事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如果不实事求是、灵活多变,就不可能创造这样的军事奇迹。实事求是从长征路上开始,成为指导我们党各项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民族复兴道路上不竭的精神力量之源
1972年,从贵州省商业厅退休回到赣州居住的王承登,没有停下脚步,他跑遍了赣南老区的18个县(市、区),到部队、企业、院校去做报告,开启了自己人生路上的“新长征”,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的人为过上美好的日子而奋发努力。
江西省委党史办研究一处副处长黄宗华认为,长征的伟大不仅在于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而且还在于体现了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民族、国家的担当和责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历史证明,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在奋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王新生说,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凭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走向繁荣昌盛?从“两弹一星”精神,到抗洪抢险精神,再到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凝聚起民族伟力、创造出伟大奇迹的精神力量都可以说是长征精神在不同时代绽放出的光芒。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时代,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此之近,此时此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更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改革进入深水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重、时间紧,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都需要坚持和发扬长征精神。”江西省委党史办副巡视员史爱国说。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距离目标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越严峻,就越需要我们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凝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王新生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