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G20精彩浙江故事︱浙企卖出美国价格 有何能耐?
浙江在线8月9日讯(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夏丹 高新区委报道组 余小平 宋桔丽)离G20杭州峰会召开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球目光聚焦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正演绎出一个个精彩故事,恰恰是中国道路的印证、中国经验的缩影。浙江日报推出《G20精彩浙江故事》报道,力图用一组组特写镜头定格钱江两岸的创新之美、绿色之美、和谐之美、文化之美、开放之美,给人以启发。
今天的《G20精彩浙江故事》“创新之美”系列,讲述的是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街”的故事。与诸多世界著名的创新街区一样,在杭州“物联网街”上,来自全球各地、全国各地的技术大咖、创客达人云集于此,他们为中国机遇、浙江机遇、杭州机遇而来。在这里,他们用知识、创意、辛勤,不断书写出浙江智慧经济的新篇章。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有一条半环形的路,名为128公路。沿公路两侧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从事高技术研究、发展和生产的机构和公司,是世界上知名的电子工业中心。这个高技术区被形象地称为“波士顿128公路”。以创新之名,汇成一条路。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也有这样一条创新大街,名为“物联网街”。现在这条街长1002米,从东走到西不过10分钟。可就在这条街两侧,集中了数十家国内外知名的浙江企业。它们有的是行业龙头,有的是隐形冠军,还有很多成长之星。让我们沿着物联网街,用心聆听这里的创新故事。
杭州滨江区物联网街。
海康技术“大咖” 不惑之年再出发
坐标——沿着物联网街往西走,路过物联网街与阡陌路交叉口,往西北方向,便能看到近百米高的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双子大楼。
1977年生的贾永华,今年刚好迈入不惑之年。在这个特殊年份,这位海康人眼里的技术“大咖”坚定地选择带领全新团队,组建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进入人生的二次创业阶段。
说起海康威视,它已连续五年蝉联国际权威机构iHS全球视频监控企业头把交椅,是全球安防行业的领军者。对技术的热爱、敏感性和前瞻性,使得公司从诞生之初便被植入了顽强的创新基因。
今年初,海康威视创新业务跟投平台成立,并制定出了一套创新业务跟投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开启公司全新的创业时代。目前平台已跟投了三个项目,贾永华带领的海康机器人便是其一。
说起贾永华,海康人无人不晓。他是海康威视28位创始人骨干之一,从2001年海康威视诞生到今天,他亲身参与到公司的每一次成长发展。伴随着公司的成长,他身家不菲,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追求创新的脚步。
今年7月10日,他在给团队的内部邮件中系统阐释了海康威视人所理解的“创新”及“二次创业”:“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不经历5至8年的艰苦奋斗很难有大成。海康威视发展较快,但也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才成为行业领导者,过程充满艰辛和不易!公司期许我们能开拓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这需要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一起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持续创新!”
他领衔成立的海康机器人公司将专注于物联网、工业制造领域运用的移动机器人、工业相机、智能制造物联网系统等领域。由于项目前期已经有长达6年的孵化阶段,因此已有部分产品问世。如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阡陌已在不少国内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
在海康工作了15年,同事们很少看到他办公室的灯在晚上9时之前熄过。如今,一切从头开始,加上跨入的是一个全球尖端的领域,他办公室的灯熄灭得更晚了。
在杭州 他们因创业“相见恨晚”
坐标——站在物联网街和阡陌路交叉口,望向东南方向,有一座现代感十足的智慧e谷大厦。
代肖,年轻的“霸道”总裁。1987年底出生的他,已经是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裁。
桂发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喜欢称自己为“IT民工”。40多岁的他,现在是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巧合的是,二人均是湖北人,两家公司均设在智慧e谷大厦。
代肖,北京大学广告专业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中常跟广告行业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中国商业广告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广告公司拿走。在一次因公到杭州调研期间,接触到了一家位于杭州的国内知名广告公司,深深为之倾倒,便下定决心辞职下海来到杭州。
“浙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省份,浙商务实进取的精神众所周知,骨子里不甘平庸的我,感觉被一股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带到这里。”代肖说。
一次机缘巧合,他遇到了知己——泰一指尚董事长江有归。一番深谈,让代肖找到了创新方向。今年,他在泰一指尚工作正好满三年。三年里,他与公司共同成长,公司从一家互联网广告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已转型成为大数据应用能力开放、营销技术能力开放、数字营销整合服务的数字商业服务提供商。
与同乡代肖的经历不一样,桂发二大学时代便来到杭州,他深深爱着这座城市,尽管北上广深转了一圈,2009年还是毅然回到杭州,扎根创业。
“杭州是一座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同时它创新创业的氛围毫不逊于北上广深。比如滨江,区政府非常支持技术领先的企业以滨江为试验田,先行先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虽然这个不大的区域已经培育了很多在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但是对待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同样倾心支持,一视同仁。”他说。
自2009年起,他带领团队专注于洪水预报领域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前5年,不得不依靠做其他软件项目补贴持续亏钱的洪水预报项目。他回忆说,如再不出成果,公司就要倒闭了。好在2014年团队终于攻克技术难关,解决了洪水预报中的难题,并在国内10多个省份的很多流域获得了较好的验证,甚至在遥远的埃塞俄比亚也用到了他们的技术。
今年6月份,长江流域持续暴雨,桂发二团队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等部门开发的“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在预报洪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节目《调遣洪水的人》里面,该系统频频出镜。此外,公司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集城市防洪防涝、黑臭水体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城市水安全解决方案和智慧化平台。目前海绵城市解决方案正在滨江区的智慧新天地试点。“争取今年将海绵城市技术率先在整个滨江区试用。”桂发二说。
两个同乡,不同年龄、不同时间、因不同的原因来到杭州,但他们同样热爱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愿意在这里奋斗不息。
成长后 “聚光”播下创新的“种子”
坐标——站在物联网街和阡陌路交叉口,望向西南方向,是醒目的聚光中心大楼。大楼前面还竖立着一块白底红字的招牌“杭州创业大街”。
杭州创业大街的背后,是一家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行业龙头企业——聚光科技,中国最大的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何能够擎起一条创业街?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认为,聚光科技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得到了滨江区委区政府的帮助。这里有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这里有最实的产业扶持政策,这里有最浓的创新创业氛围。联合发起建立杭州创业大街,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人才来这里创新创业。
当年“海归”王健和姚纳新选定滨江作为回国创业的起点,头两年没有一点产出,直到2003年底才有第一单销售。即便如此,当地政府依然全心支持。2006年公司年销售收入还未破亿元,2007年初当地政府便拿出25亩地给公司扩大规模。“对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滨江区来说,这是一次冒险,需要非常大的魄力。”王健说。
2008年搬入新落成的大楼,聚光科技进入快速成长期,2011年成功上市。如今,这家公司拥有三名“国千”专家,在全球拥有近5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博士人数约占60%。当前,公司正围绕高端实验室分析仪器发力,期望未来能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新落成的聚光中心,作为聚光科技的全球总部,将使公司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此外,公司将空余的楼宇拿出来,用来打造杭州创业大街,截至目前已吸引天使汇、创业邦、3W空间等国内一流的创投机构正式入驻,并有10多个项目在孵化中。
政府支持企业创新,企业通过创新成为行业龙头,又反过来支持更多人来到这里创新,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循环。
沿着物联网街继续前行,还会看到很多知名的浙江企业,大华科技、芯图科技、安恒信息……随着产业项目不断入驻,物联网街还将往西延伸。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