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揭秘专业追蜂人:专职帮人摘马蜂窝 一年摘1600多个
2016年08月11日 07:13:53 来源:成都商报 彭亮

  8月9日晚,罗平哥哥开始爬树取蜂窝

  蜂巢掉下砸坏了吸引马蜂的灯,罗平有手电光源继续作业

  飞到屋子里的马蜂

  取下来的蜂蛹

  / 捕蜂利润 /

  摘一个马蜂窝200元,去年摘下了1600多个马蜂窝,每个月营业额5万元左右

  / 捕蜂装备 /

  防蜂服——用骑摩托车的骑行服,加装上五个电脑机箱风扇,胸前缝装三个,背后缝装一个,头盔上也挖出洞装了一个,风扇的电力来自骑行服口袋里放置的锂电池

  / 捕蜂利器 /

  诱捕器——一个带电的强力射灯,夜晚马蜂具有趋光性,会飞向机器里的光源,冲进去以后便被里面的高压电打晕

  8月9日晚,遂宁市安居区郊外,在罗平手电筒和诱捕器的指引下,他哥哥爬上树,树梢顶端是一窝马蜂。

  “摘马蜂窝”现在是罗平的职业。今年3月28日,他拿到了自己创办的“罗蜂子优品汇”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一栏,明确写着:专业摘除马蜂窝。在罗平看来,这项生意大有可为:去年摘下1600多个马蜂窝,现在手上签订了69份摘马蜂窝合同,“每个月营业额5万元左右。”

  现场

  “灭蜂”亲兄弟

  两小时摘掉一个马蜂窝

  “叽叽叽……”9日晚7时许,天刚刚黑,遂宁安居区凤凰街道双河社区蛐蛐声此起彼伏,一弯弦月下的梨树林里射出手电筒的光,引得附近院子的狗叫个不停。

  “你照一下,我看不到啊。”梨树林里传来一个男声。接着,一束手电光照向树上:离地4米左右的树枝上,一个人影戴着头盔,隐约还能看到他戴着面罩和遮面纱。

  罗平打着手电照朝树上的哥哥喊道:“蜂窝在那里,看到了没?”这是他们今晚准备摘的第一个马蜂窝,在离地约10米的树枝上。借助上升器,树上男子慢慢靠近马蜂窝。

  “蜂窝不易靠近,只能锯断树枝,等它掉下来后诱捕马蜂。”说着,罗平将诱捕器插上电。所谓诱捕器,是一个带电的强力射灯,“夜晚马蜂具有趋光性,会飞向机器里的光源,冲进去后便被里面的高压电打晕。”

  20分钟后,树枝被锯断,成都商报记者看到,一个篮球大小的蜂巢落到地面。紧接着,树下亮起一盏强光灯,这是罗平开启了诱捕器。在光源的吸引下,飞出蜂巢的马蜂密密麻麻扑向诱捕器里的灯光,随即纷纷掉落。罗平晃动诱捕器,晕了的马蜂簌簌落入塑料口袋;地上、树枝上的马蜂也被他捡起,丢进诱捕器。

  “马蜂应该全部飞出来了。”约21时15分,两人从树枝上掰下蜂巢,蜂巢内有不少白色的点。“那个就是蜂蛹。”罗平告诉记者,能卖到100多元一斤。

  缘由

  找风湿病偏方

  让他开始“追蜂”

  罗平兄弟第一回“追蜂”是在2014年2014年5月前,罗平还是工地上的项目经理,因为患上风湿,“一个人上厕所都很困难”,于是选择了辞职。偶然听说马蜂能治疗风湿,他就开始了“追蜂”。

  第一次捕蜂就是和哥哥一起,捕的是地蜂。两人从家里找来乡下捕鱼服,在雨衣上剪了两个洞盖住头,带着做家务的防滑手套就去了。之后,罗平开始满城找蜂窝,“当时对马蜂的信息近乎痴狂”。有一回听说街上在传有人被马蜂蜇死了,“我俩就到处打听,当天晚上就取了那个蜂窝。”罗平说,慢慢取马蜂窝取出了名,一些街道办、单位甚至消防部门遇到蜂情都会联系他们前往处理。“当时我们摘马蜂窝不要钱,不过蜂巢、蜂蛹我们带走。除了自己吃,蜂巢、蜂蛹和蜂也被拿出去卖。”

  生意

  注册营业执照

  一年曾摘1600个蜂窝

  随着取的蜂窝越来越多,两人忙不过来了。最长的一次两人从晚上8点过开始作业,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才搞定。考虑到成本,他们决定开始收费。去年他和一些乡镇签订了马蜂窝摘除合同。“第一份合同是和遂宁市经开区九莲街道办签订的,每摘取一个马蜂窝收费200元。”罗平告诉记者,去年摘取马蜂窝最多的一个乡达600多个。

  今年3月28日,罗平拿到了工商局发放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括:专业摘除马蜂窝,经营马蜂、蜂蛹、蜂巢、药酒、野生岩蜂蜜。“据我了解,专业摘除马蜂窝的经营户,四川省内几乎没有。”罗平透露,现在他们已签下69份摘除马蜂窝的合同。“每年8月到第二年1月是摘除马蜂窝的高峰期,他们12名‘追蜂人’会分成6组去往不同片区,最多一晚上我们要摘30多个马蜂窝。”除了遂宁,他们也摘过南充、绵阳的马蜂窝。淡季,就卖马蜂的衍生产品——蜂蜜、药酒。“每月营业额大概5万元。”

  讲述

  “追蜂”不易

  全身超过60处被蜇

  虽然市场需求旺盛,但“专业摘除马蜂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为了不被马蜂蜇到,罗平需要穿上厚厚的防蜂服。这些防蜂服是消防部门送的,“厚重,而且不透气,一次摘窝下来接近虚脱。”为此他改良了这套“防蜂服”:用骑摩托车的骑行服,加装上五个电脑机箱风扇,胸前缝装三个、背后缝装一个,头盔上也挖出洞装了一个,风扇的电力来自骑行服口袋里放置的锂电池。

  罗平告诉记者,他身上至少有60处被马蜂蜇过的伤痕,之前他的眼睛被马蜂毒液喷过,“连着三四天睁不开。”

  成都商报记者 彭亮 摄影记者 张士博

标签: 追蜂人;马蜂窝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英里约奥运首金得主秀超人俯卧撑 力量惊人

每日关注
  • 中国经济转型为世界经济带来新动力
  • 王振峰:个税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效率是出发点
  • 穿越九十年 动漫话党史 速览《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 创新增长方式,绘就世界经济新蓝图
  • 习近平经济理论新实践(3):深化改革,国企改革是重点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