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消费者扫码假货显示“正品” 防伪标签成造假帮凶
2016年08月26日 09:08: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防伪标签是打击和防范假冒商品的重要手段。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看似“高技术”的防伪标签,却能在网上轻易购买:一个防伪标签只需不到一分钱,二维码防伪的扫描结果可随意修改;一些假冒商品加上防伪标签验证,竟然成了“正品”……为何防伪标签难以真正防伪?

  假货扫码竟显示“正品”

  防伪标签不防伪

  近日,有网友发帖描述了自己的遭遇:一个低价打折的名牌挎包,售卖人员宣称是正品,且标签有二维码可查询真伪;购买后,用手机扫描防伪标签上的二维码,立即弹出一个网页,显示这个包“正品”。当时,细心的网友发觉,买到的包做工过于粗糙,找到品牌代理商进行咨询,证实这个包是假冒产品。

  为何扫二维码显示的“正品”却是假货?这条帖子下,有网友回复称,这种不“防伪”的防伪标签,无疑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的歪风邪气。

  记者了解到,“假货查防伪却显示正品”事件此前多有发生。广西警方近期破获了一起生产假冒品牌洗发水案件,在警方缴获的物品中,包括假冒洗发水15万余瓶,大中型生产线设备15台,还有外包装防伪标识贴牌200余万张。

  在仓库中,记者看到这些假冒的洗发水,瓶身、商标、防伪标识(标贴和标签等),几乎和正品一模一样;瓶盖上贴着的圆形防伪标贴,上面写着防伪查询网站的网址和查询电话;而防伪标签上写着“纤维有凹凸感,用针可挑出”,记者用针试着挑了挑,发现确实能挑出几根细细的纤维。

  记者拿着其中一瓶假冒洗发水到一些商店咨询真假,店主均表示难以辨别,无论是外观还是闻起来的味道,都很难和真品区别。有位店主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假冒洗发水瓶上的条码,立即显示商品名称和市场价格。这与在超市购买的正品洗发水扫码结果完全相同。

  制售这批假冒洗发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说,贴牌商标、防伪标识等造假材料,都是通过网络购买的。假冒贴牌商标,有的0.12元一套,有的0.13元一套。

  购买防伪标签无需证明

  单个售价不到1分钱

  仿真度如此高的防伪标签究竟从何而来?购买使用防伪标签需要哪些证明和手续?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输入关键词“二维码防伪”,能搜到近千个相关结果。记者以买家身份与其中几家电商联系,他们表示,除了二维码防伪标识之外,还提供“激光镭射防伪”“温变火烤防伪”“滴水消失防伪”“荧光防伪”等多种市场上较流行的防伪技术服务,并有电话、微信、网络、二维码等多种查询方式。

  一商铺“老板”称,激光镭射防伪标签每万张70元,带有二维码的激光镭射防伪标签每万张350元,如果需要量较大能降到320元。“到时二维码扫描显示的结果是:‘您好,您所查询的是某某正规产品,请放心使用。’里面的内容由你决定。”

  记者发现,防伪标签的价格在每万张70元至350元不等,价格高低取决于防伪技术的难易程度,最便宜的防伪标签单价不到1分钱。

  记者联系了三家销售商,有一家要求记者提供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证,其余两家商铺只需要记者提供商品信息,不需要任何证明材料。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防伪标签制作公司在利益驱使下,为不良商家制作假的防伪码,同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自己建立的查询网站,甚至扫描有些假的防伪标识条形码后可进入正品公司网站,而顾客往往会信以为真。“有些防伪公司把防伪标签仅当作一个赚钱的手段,既防伪又造假。”

  二维码本身毫无防伪作用

  别再“扫一扫”判定真伪

  针对防伪标签乱象,不少相关人士建议,防伪认证需要权威机构,防伪行业要严格实行准入制。目前虽然有许可证制度,但不够严格。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要在源头上对生产企业进行“闭环监管”。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防伪公司负责人说,二维码本身毫无防伪作用,只是记录信息的一个符号,用它来记载链接地址。“问题是很多防伪公司和推销人员诱导公众,称这个东西有防伪作用。”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防伪技术分会负责人刘玫玫说,现在很多消费者习惯用手机“扫一扫”功能识别商品条形码来判定真伪,假冒者只要解码正品上的条形码就可以批量仿冒,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市场上造假手法多样,商品上用哪种防伪标签,很快就出现对应的造假产品。”刘玫玫说,甚至曾经出现假冒的查询防伪标识后台系统,“这些都是专业技术违法,防伪技术要根据仿冒技术而不断更新。”

  刘玫玫建议,生产厂家应不断跟踪研究假冒产品的仿冒手段,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改进防伪技术,抬高技术“门槛”,增加造假难度和造假成本。同时,执法部门应根据厂家提供或群众举报的线索,有针对性地加大打击造假者的力度。

标签: 二维码;扫描;假货;正品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惊魂一刻!英暴力女子扛棒球棍追击男司机

每日关注
  • 民警称170/171号段实名登记不严 实际归属地不明
  • 9月多个台风将影响近海 将带来风暴潮海浪等灾害
  • 山东临沂被骗学费学生增至三人 两人已经身亡
  • 颜玉:从S.A.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看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倾向性
  •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长征路上的“血色浪漫”
相关阅读
  • 广州警方反诈提醒:警惕街头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