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去了农村牧区、环保科研单位、企业,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考察。大家说,一定不能辜负了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各行各业都要为青海的绿色发展做出新贡献。
格尔木市郊的长江源村是藏族村,也是个移民村。为了保护好三江源生态,当年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从海拔4700米的可可西里整体搬到这里。这回,总书记专程来村里,就是看看大家过得怎么样。
国家生态移民政策带来的实惠,村民们都感受到了。申格告诉记者,他过去靠游牧,现在成了领工资的生态管护员,加上每年领取的国家草原奖补金和外出打工,家里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的2500元,涨到了如今的近19000元。这些新变化,申格都想好好讲给总书记听。
当总书记走出申格家时,广场上的“扎西德勒”声已经此起彼伏,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5岁的次央拉姆第一个给总书记敬献了哈达。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要完成好这个大课题,不光要靠生态移民,还要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总书记和千里之外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管护员通过远程视频进行交流。
总书记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让大家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使命。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青海还要打好绿色、循环这张牌。光伏发电是青海的优势产业,将来怎么做大做强,总书记这回亲自来调研部署,这让企业的年轻人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总书记说,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如今,循环经济在青海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当地干部群众表示,按照总书记的新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升级产业技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把青藏高原珍贵的盐湖资源、光热资源进一步利用好。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青海正按照总书记说的那样,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