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牢记使命、牢记责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对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作出的重要指示,将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明确为国家战略任务,为推进航空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空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勇于创新,推动中国航空技术跨越式发展。但与美国、俄罗斯等航空强国相比,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水平长期相对落后,几乎所有的民航飞机发动机都依赖进口,军用发动机也主要是自主研制+引进俄罗斯引擎。航空发动机“短板”,已经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心病”。中国要实现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转变,亟须改变航空发动机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从《中国制造2025》将航空航天装备列入重点领域,到“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列为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再到党中央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了举全国之力突破核心技术的时刻。
举全国之力做强做优航空发动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三个坚持”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推进航空强国建设。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近代航空飞行能力的每一次突破,都与发动机的发展直接相关。例如,垂直起落飞机的成功,仰仗于可旋转喷管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先进战机的超声速巡航和超机动性,主要依靠发动机高推重比和矢量喷管。可以说,航空发动机是保证国家安全、彰显强国地位的航空武器装备的“心脏”。但在我国,无论是大飞机研发,还是军机制造,现在均受制于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软肋”。这等于将我国航空器的安全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拱手让与他人,不仅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严重不符,而且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出发,重视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打破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英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的技术垄断局面,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航空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必须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发展航空发动机,如果不搞军民融合,撇开民用领域,那么必然会因为缺乏稳定支撑而丧失发展潜力。而且,航空发动机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涉及机械、材料、电子、信息等诸多行业,对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巨大带动作用和产业辐射效应。据统计,按照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如果船舶为1,则小汽车为9、电视机为50、大型喷气飞机为800、航空发动机高达1400。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既推动军用技术“嫁接”至民用领域,又让军品前沿技术研究融入市场意识,把航空发动机的巨大技术经济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航空发动机是装备制造业的尖端,必须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科技工业基础实力的重要标志。尽快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和国防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深化改革,立足自主创新,弘扬工匠精神,集众智推众创,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着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走出一条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道路。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集中力量发展航空发动机,是党中央从富国强军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尽快实现航空发动机从测绘仿制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实现我国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战略转变。(南方日报评论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