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8月31日讯(特派记者 姜志雄) 8月31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湖南省网信办、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扶贫办联合承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湖南站)“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凤凰县菖蒲塘村。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菖蒲塘村视察时,称赞村里的水果“口感好,味道不错”,并勉励大家“好好干,有奔头!”
如今,正值红心猕猴桃、蜜桔的上市季节,漫山遍野的柚子、猕猴桃、椪柑,果实挂满枝头;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图为记者们在拍摄刚刚采摘的红心猕猴桃。 记者 姜志雄 摄
找出路,家家户户种水果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菖蒲塘村田少、水缺、路烂,是个穷村!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小山村,全村906人,人均只有半亩水田、一亩多旱土。以前,村民主要靠稻子、玉米维持生计,年人均纯收入才6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当地有句俗话,“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的民谣就是这么传出来的。
图为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村民周祖辉在向记者们推介、宣传他们周生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蜂蜜柚子茶。 记者 姜志雄 摄
第一次调整产业 西瓜、扫把草、葫芦一时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为摆脱贫困,菖蒲塘村于1982年开始试种西瓜、扫把草、葫芦等见效快的短期作物。“之所以选择这些短期作物,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气,万一效益不好的话,来年还可以改回种田。”谈起第一次产业调整,村支书王安全对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为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当年他把自己的稻田搞成试种场和母本园。没想到这次大胆的尝试竟然成功了,西瓜、扫把草、葫芦一时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图为记者们在拍摄即将上市的高山刺葡萄水果。 记者 姜志雄 摄
第二次产业调整,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
1985年,尝到甜头的菖蒲塘村启动第二次产业调整,大面积种植从浙江宁海引进的宫川蜜橘。蜜橘挂果后,一亩地可赚2000多元,而当时一亩水稻的毛收入才500多元钱。为防止单一品种带来市场风险,菖蒲塘村在州、县农业部门和扶贫办的支持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改”的原则不断调整水果品种。
1988年,就在人们赞叹菖蒲塘村蜜橘引种成功的时候,村支两委却带领村民们把蜜橘砍掉种上了口感更好、市场更俏的湘西椪柑;1995年,湘西椪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他们从吉首大学引进了“米良1号”猕猴桃,每公斤价格高达9到10元,村民挑一担猕猴桃就等于挑着四五百元钱,心里美滋滋的;2002年,他们引进的福建平和琯溪蜜柚试种成功,迅速打开市场;2007年,又引进高品质的四川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每公斤批发价就达到20元以上。
2016年以来,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达3745亩,年产水果1300万斤;农业生产总值3500万元,农民纯收入7000元。 90%的果农收入达3万元以上,9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98%的农户实现了电气化,自来水和水泥路入户率达100%。 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 湖南高校学费标准发布 一本院校学费每年最低3600元
- 孙杨无缘400米自由泳金牌 赛后在采访通道失声痛哭
- 湖南韶山遭暴雨袭击 民警连夜转移20余户被困群众
- 湖南古丈县境内山体溜坍中断焦柳线 铁路部门全力抢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