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下行风险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各国普遍对中国能否在“终点撞线”时刻团结G20国家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风险与挑战充满期待。那么,通过G20,中国智慧能否惠及世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近日接受了央视记者专访。
G20峰会临危受命,诞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国集团也从部长级会议一跃成为国家领导人峰会。肩负着摆脱危机、重返高速增长的“使命”,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将“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确立为G20的共同增长愿景,这一愿景也成为每年峰会的一道“必考题”,能否为这一愿景做出实质性贡献是评价一届G20峰会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纲:全球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靠金融的支持。所以金融议题一直是G20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今年我们在金融议题上达成了广泛的共识。首先就是各国要强劲的增长,要可持续的增长,我们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非常重要。那么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有货币政策,有财经政策,还有结构性改革政策,那么这些政策的协调,如果G20能够有共识的话,那对全世界的经济都是一个好的消息。
由于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形势分化,各国采取不同政策刺激经济,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犹如“雾里看花”,只有占据全球GDP总量90%的G20国家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才能当好全球经济“排头兵”,引领共同增长愿景。而在中方努力下,最终促成这一共识,使G20国家首次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出现重大突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纲:今年我们在金融领域达成这么广泛的共识,这些共识不管是政策协调方面,国际金融架构方面,还是说金融监管方面,如果这些领域搞好了,那么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经济增长,这样就使得全球我们所说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地增长。那么今年我们又加了一个包容性增长,就使得我们的全球的经济增长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就在7月份成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首次承诺致力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目标,倡议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实现包容性增长,让G20国家发展成果能惠及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等所有社会群体。也正因此,中国协调G20为“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这一愿景赋予了新的内涵,打上了“包容性增长”的“中国印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