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
张震同志是我军的卓越领导人,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在他戎马生涯的68年中,有20多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与我军军事教育有着不解之缘。他历任抗大二期学员,抗大四分校副校长,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分管全军院校教育训练的副总参谋长,是我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首任校长,为我军现代军事教育创新发展和高级军事人才培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国防大学的7年间,张震老校长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探索现代军事教育特点规律,探求高级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新路,确立科学的办学治校指导方针,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研理念,开创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注重建设“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培塑以严著称的良好校风,为新时期我军培养高中级领导干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奠基性、开拓性工作,充分展示了作为现代军事教育家的优秀品格和卓越风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军队现代化铸将育才的使命担当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军队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当时,军事教育由于“十年浩劫”正处于恢复和发展之初,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局面,把教育训练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培养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高级指挥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创办国防大学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天降大任,必有大担当者。筹建国防大学在我军历史上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其重要性艰巨性可想而知。由谁牵头筹建国防大学,担当铸将育才重任,党中央、中央军委反复酝酿,最后选定了既有开拓创新的宽阔视野,又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既有卓越作战指挥才能,又有丰富办学治校经验的张震老将军。1985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让张震同志筹建国防大学时,他刚刚从副总参谋长岗位上退下来,已年逾七旬,尽管感到突然,但还是毅然受命。张震在回忆录中谈到,“我这个人,多年就是这样,一项工作不做则已,做上了就竭尽全力,努力把它做好。”言词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他坚信一条:“合并三大学院,成立国防大学,同任何一项改革一样,总会有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需要做大量艰苦的思想和组织工作,对于筹建中的困难和矛盾,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一句话,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在改革中解决。
合并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组建国防大学的消息传出后,“赞同的人很多,相左的人也不少。有的同志讲得还很尖锐,说什么‘撤销政治学院,是要负历史责任的,将来肯定要作检查,而且不出3年又要恢复过来。’还有的直接给军委写信,明确表示不同意将三大学院合并。”张震同志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为使命责任而勇于担当的人,恰恰能把巨大的压力变为强大的动力。为统一思想认识,他多次与三大学院的领导及教职员工座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他率领筹建小组夙兴夜寐,集思广益。依据军委赋予国防大学的职能任务,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亲自到井冈山龙江书院寻根溯源,深入研究汲取刘伯承、叶剑英、罗荣桓等老帅的办学经验,广泛了解外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军队高等军事教育的做法;用近一个月时间,分赴原沈阳、北京、济南军区,海军、空军、原第二炮兵等单位,听取军区和军兵种对办国防大学的意见。半年时间内十二易其稿,终于拿出了科学缜密的筹建方案。1985年12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85]139号文件批转了《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这是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培训体制、内容和方法的重大改革,对加速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面对这一直至今日还在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不会忘记献上这份大礼的张震老将军!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张震同志从担任国防大学筹建小组组长到出任国防大学首任校长,经历的正是我军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阵痛期。张震以古稀之年,不畏艰难临阵受命,在他身上完美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和现代军事教育家听党指挥、为国分忧、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精神风貌。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今天,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处在一个大调整大改革时期,更需要像张震老校长那样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领跑者。作为后来人,我们责无旁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