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红军长征经过,给今天的贵州留下了什么?
2016年09月14日 10:47:3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80多年前,当红军走进贵州的时候,是刚刚经历过血战,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当红军走出贵州的时候,已经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长征中的伟大转折。

  历史与现实总是有着微妙的联系。黎平、瓮安、遵义……红军的足迹分布在贵州的68个县市区,长征中红军与贵州的这段“缘分”,到底给今天的贵州人留下了什么?

  黎平会议纪念馆 香港商报 黄庆松摄

红色的“乡愁”:儿女外出前带他来纪念馆看一看


  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翘街,今天繁华依旧。贵州黎平当地人在这里开着各种小店,售卖红色纪念品、手工艺品、银饰等。

  在这条街上有幢原胡姓富商的宅院,就是“黎平会议会址”。82年前,红军曾经在这里召开“黎平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放弃去湘西与红二、红六方面军汇合的计划,深入贵州腹地、到黔北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的主张。这次会议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也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在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作了必要的准备。

  “我就想,黎平会议这么重要,为什么没有纪念馆?”易同军是现黎平会议纪念馆的馆长。2004年他就有这样的想法,经过多方策划和努力,终于在2009年,黎平会议会址对面新建起了黎平会议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去年,来到黎平会议纪念馆参观的登记在册的游客数已达58万人,最近3个月每天要接待上千人。

  “我自己是主动做这个工作的,领导没交待,但我就是想把它做出来。”易同军说,“老百姓跟我说,以前只听老人讲过红军的故事,有了这个馆是很好的教育基地。黎平会议不是拉开伟大转折的序幕么?儿女去学校、去部队、去打工这种‘转折’前,都要带他来这里看一下。”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 人民日报客户端 冯慧文 摄

名气聚起人气:红色文化助娄山关村特色藤编产品热销全国


  在贵州省北部的娄山上,生长着一种青藤。用它编成的家具透气吸汗、舒适凉爽、轻巧耐用,藤编是娄山脚下遵义市板桥镇娄山关村村民的传统手艺。

  很多人对“娄山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正是毛主席笔下“雄关漫道真如铁”所指的地方。1935年,红军在这里取得的“娄山关大捷”是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2004年,娄山关村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基本靠到沿海务工。村民马毅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广东的一家生产藤编家具的家具厂打工,学到了先进的藤编技术。

  2009年,他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制售藤编产品的公司,把在外学习到的新技术和传统工艺以及本地文化相结合,创作了很多有趣的藤编产品。比如在红军长征80周年的时候,创作了一套“遵义会议”的藤小茶台组合;比如还创作了“藤归雁”,唤起了多少在外漂泊的人对家乡的回归和回望……至今,马毅已经获得了20多项外观设计专利。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许多人也开始从事藤编行业,村委会还积极引导,成立了藤编协会。据娄山关村所在板桥镇的书记彭正伟介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条有100多户从事藤编、年产值达1200万元的“藤编一条街”。其藤编产品有2/3都是靠实体店销售,其中大部分是被从娄山关景区上下来的客人从这里路过,顺便买走的。

  “还是要依托娄山关打出旅游的名声吧,只有口碑打出去了,才能更多引进外来的经济。”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小伙儿肖英杰说。去年大学毕业,他说,80%的可能性自己未来会留在家乡创业。

  “遵义会议”藤小茶台组合 人民日报客户端 冯慧文 摄

精神的传承:就算收入减少,“能带动一方是我的荣幸”


  黎平会议上,中央红军决定转战贵州,除了“避实就虚”等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这里“群众基础好”。

  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村民王治强,是村里第一家做乡村旅游、开农家乐的村民,他家的店叫“红色之家”。他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的时候,这里整个村子曾经住满了红军。于是在别人的建议下,他就给自己的农家乐取了这个名字。

  2015年6月到现在,村里迅速开了十多家农家乐,还有两家大的公司来这里投资。“我的生意没有以前火爆了,”他笑着说,“可我一点也不失落,作为党员,能带动一方的发展是我的荣幸。”

  为了集体的发展进步,自己收入减少一点、利益损失一点,他依然开心。

标签: 藤编;娄山关;黎平;红军;贵州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又到一年退伍季 浙江武警泪别军营

每日关注
  • 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G20再出发·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 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冠军石未华:技校生也能拿冠军
  • 80后民警扎根山区14年 青春热血洒山村
  • 【网络媒体走转改】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长征路上奔小康”四川站纪行
  • 【网络媒体“走转改”】日干乔大沼泽:昔日草地革命征途 今朝红色教育基地
相关阅读
  • 带你回到红军离家的那一夜 我们也许并不了解的长征故事
  • H5:网媒记者重走长征路——一场触及灵魂的“走转改”
  • 哈尼梯田 雕刻山水(美丽中国·秋色迷人)
  • 【网络媒体走转改】开讲长征:四川老乡咋个摆龙门阵?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