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类只生活在一个空间里,一个由“长宽高+时间”构成的现实空间。现在人类又有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叫“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个虚拟空间,但时至今日,其“虚拟性”已经逐渐减弱,与现实空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两个空间的重合度也越来越高。“互联网+”就是一个“空间大挪移”的魔术,把现实空间中的事情都搬到网络空间去做,看看哪些搬得动、哪些搬不动,凡是能搬动的就都搬过去。有些事情也许只能留在互联网下来做,有一些在网上能做得更好。
“空间大挪移”的魔术,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也悄然诞生了许多新职业。现在网上活跃着250余个中文“字幕组”,他们无偿为外国动画、影视配加字幕,以便能让网民尽快看懂这些新片子。这些片中字幕用简化字多还是繁体字多,据说就看内地“字幕组”动作的快慢。虚拟空间并不虚空,实际上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半数以上中国居民已经成为网民,网络语言生活已经成为现代国人重要的语言生活。
互联网是人类语言技术发展的第四高峰。如果说之前文字的创制、印刷术的应用、有声媒体的普及对人类的语言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互联网更是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语言的发展。
根据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可以把人群划分为四类:一类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生下来就不是伴着报纸、广播、电视长大的,而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基本是90后,网络就像他们一个离不开的器官;第二类是网络移民,他们本来是看着报纸、听着广播、看着电视长大的,但觉得网络很好,宜于居住,就迁移到网络上来了;第三类是网络观光客,他们知道网络风光无限,有时间就到网络上转悠转悠,但还是习惯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第四类是网络局外人,他们缺乏上网的技术和条件,比如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一些民族地区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
对于网络原住民,我们过去研究关注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有些忽视,对90后一代人的特点和行为模式都知之甚少。但毫无疑问,新媒体是最活跃的媒体,更是年轻人的媒体,如果要建立起有别于传统媒体、同时又有利用新媒体健康发展的规范,还需要网络原住民的积极参与和科学设计。他们的创意将决定未来的网络方向,他们才是未来网络话语权的掌握者。
(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15日 08 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