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久生 资料图
他是一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苦孩子,在生活磨砺面前从不低头。事业有成后,他知恩图报,以一腔热情回报家乡父老。他就是51岁的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
难忘朴实之爱
1971年冬,黄久生的母亲在一个雪夜中去世。留下了年仅6岁的黄久生和他的弟弟妹妹,从此,一家4口靠父亲走街串村修锅补盆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过得苦些,却得到邻里们的热心帮助:邻家大娘送的饭菜,远房大婶缝制的棉衣,干嫂给做的一双双新鞋……一桩桩,一件件,成了黄久生最温暖的记忆。
因为家里穷,身为长子的黄久生想早点儿挣钱养家。18岁那年,他背着破旧的铺盖卷走出了大山,开始了打工生涯。黄久生从建筑工地的小工干起,在师傅们的指点下,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奋努力,从制模、砌砖到看图纸,黄久生渐渐从农民工队伍中脱颖而出,职位也一步步得到提升,从小工到组长、班长、队长……一直到现在成为中建七局第一建筑公司郑州分公司的项目经理。
致富不忘本 回报家乡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用行动报答养育了我的父老乡亲”成了黄久生的人生目标。
1986年的春节,黄久生带着拼命干活攒下的3000块钱,给乡亲们买了很多年货回到了家乡。那时候的农村,大家穿的都是土造布,城里也刚流行的确良,他给乡亲们扯了长长的几匹的确良,买了几箱香蕉、大枣 、核桃等年货。从那以后,每逢年节,黄久生都要回晏岗村看望乡亲街邻。
1996年春节前,黄久生再次从郑州回到老家晏岗村,看到有的老人还没有棉衣,快过年了,有的家庭还买不起肉,他当即找到镇里,拿出2万元钱,让镇政府为全镇孤寡老人买些肉、米,让这些老人高高兴兴过春节。从此,他每年都要为全镇的五保老人们买米、买肉、买衣服,从头一年的两万元、此后每年的七八万元,到近几年的每年十几万元。这一做,就是20年。20年来,黄久生时刻牵挂着双柳树镇每一户困难家庭的生计、每一位孤寡老人的冷暖。
黄久生 资料图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从老家来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就想,能不能依靠党组织的力量,来维护农民工兄弟的权益。2004年春天,在潢川县委及双柳树镇党委的支持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黄久生被任命为支部书记。几年来,在黄久生的带领下,农民工党支部为大伙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仅讨薪一项,就为上千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党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就有一万多人。他们不仅为城市作出了贡献,每年还为家乡带回上亿元的劳务收入。
除了义务照顾赡养数百位老人,为农民工兄弟维护权益外,黄久生还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帮助24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常怀报恩心 回报社会
黄久生算不上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先后捐款15万元,而他缴纳的5万元“特殊党费”,也成为河南省首笔农民工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2009年,双柳树镇李楼村胃癌患者曹芳和邱围村11岁淋巴癌少年邱炳东,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因无钱医治陷入困境,黄久生听说后马上到医院给两人各送1万元。2011年,他又给商城县达权店镇两岁半的白血病患儿曹灵汇去1万元。2013年,黄久生10万元“义买”爱心面馆,在郑州上演了“全城吃面”的故事,帮助身患骨癌的面馆老板李刚渡过难关。20多年来,黄久生先后为家乡和社会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
黄久生说:“我在小时候绝望时尝到了别人帮助我获得那一种幸福那一种快乐,我也想让别人尝上被帮助后获得那种幸福那一种快乐,就是尽我的力量,做我力所能及的。”
黄久生从建筑工地的小工,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能手,为家乡和社会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他甘心做家乡700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捐资建设敬老院,逢年过节给孤寡老人送衣被、米面、肉油、现金,20年从没间断过;他是家乡永不缺位的“主人”,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他是那些遭遇困难陌生人的“兄弟”,无数次默默为贫病者慷慨解囊。黄久生的仁心大爱温暖社会,点亮了一盏精神世界的明灯,无愧于道德模范的称号。黄久生生动诠释了利他精神的内涵,树立了一种道德境界的标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