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能赚到钱就行?大学生“刷单”面临法律风险
2016年09月27日 08:25:4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刷单是否违法?

  “他们被抓获时,很多人一脸茫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他们甚至以为,自己所从事的是国家鼓励的‘大学生创业’。”提起刚刚破获的这起案件,铜陵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警官王磊感触最深的是,国家鼓励和支持青年创业,前提是必须遵法守法,特别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应熟悉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定,规避防范法律风险。

  刷单究竟是否违法?身陷其中的大学生对此看法不一。

  “我觉得这不算违法吧,顶多算是违规,我没有听说哪条法律有不允许刷单的规定啊。那么多人都在干这个,我也管不了那么多,能赚到钱就行。”一位在校大学生表示。记者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抱有类似的看法——“刷单”被定义为“不对”的行为,但不至于触犯法律的红线。

  一位研究生表示,“刷单算不上违法,只是虚假宣传。”在她看来,既然刷单这个现象存在,说明电商的信用评价体系也是有漏洞的,大众通过口碑来判断商品本来就有缺陷,刷单只是伴随而生的一种骗人的手段。

  还有一些学生虽然觉得刷单是违法行为,但是“法不责众”,大家都在做,所以自己也就“随大流”。

  “刷单肯定是违法行为,但是相关部门应该不会追究下来。就算违法了,也没有人管,那么多人都在通过这个赚钱,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一位刚刚接触刷单的同学说。

  “我们那个刷单群里要么是学生和家庭主妇,要么是家境不是很好的年轻人,就算是违法的,他们也觉得这样赚钱很轻松,自然就会去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坦言。

  “不要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要学会保护自己”

  2013年,“两高”发布的司法解释中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界定,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铜陵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警官王磊表示:“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此类行为的定罪标准,情节严重的则构成刑事犯罪,大学生切莫因贪利试法而遗憾终身。”

  安徽致远律师事务所方爱国律师认为,刷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刷客帮助刷单,导致消费者对网店的信誉产生了误解,没有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最后可能造成消费者权益被侵害。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在消费者无法了解真实情况下的交易,卖家的商品可能远远低于买家的预期,商品与买家的付出完全不对等,消费者最基本的公平交易权无法保障。刷客们已经成为卖家欺诈消费者的帮凶,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责任。

  此外,这种刷单行为也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即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在刷单行为中,卖家通过刷客的“作弊行为”提高自己的信誉,造成商品热销的假象,引诱其他消费者购买,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导致市场混乱。

  方爱国提醒道:“现在,大学生已经成为刷客的‘主力军’,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他们不仅成为无良卖家的‘帮凶’,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大学生被黑心中介、卖家诈骗的案例更比比皆是,最终得不偿失。”

  据合肥当地媒体报道,今年9月16日,合肥某高校的大学生小王打算做一个“刷单”兼职,在“雇主”的要求下先后交了7000多元“保证金”,结果对方“失联”,小王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方爱建议,大学生一定要认清现实,提高法律意识,不要参与网络刷单的违法行为,不要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要学会保护自己。

上一页12
标签: 刷单;网购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星空文化节举行 摄影师用镜头留住“最美星空”

每日关注
  • 八问小苏打治癌:“饿死”癌细胞的说法科学吗
  • 改善薄弱校办学条件:近22万所学校纳入实施范围
  • 收费公路改革明确时间表 要求2017年底前完成
  • 深改1000天:满满获得感,习近平让改革精准对接民心所向
  • 破局开路一千天:让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相关阅读
  • 日媒称中国正向消费社会转型:“网购”功不可没
  • 网购火车票开始时间今起提前至6点 国庆车票已开售
  • 女子网购遭骗3万元 民警2小时帮她追回
  • 百余淘宝刷单手被拖欠“工钱” 每人500至2000元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