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莫高窟邀百位摄影师进窟:闪光灯影响微乎其微
2016年10月16日 09:4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冯志军

  连日来,一向神秘“保守”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一反常态地主动邀约百名中外摄影师进窟创作。对比它对游客开放30余年来在保护方面不遗余力的“小心翼翼”,这一“大胆”举动无疑与一直不允许在洞窟内拍照的参观规定相“冲突”,亦让有幸在“宽松环境”下自由发挥的摄影师们受宠若惊。

  然而,这种“反常”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看来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要通过类似途径的探索,让这处古老的人类遗产回归到当年营造时的“开放姿态”,让更多的人来“守望敦煌”,从而得到更多的力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莫高窟保护与弘扬事业中来。

  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莫高窟要“开放保护”的王旭东,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立场”。他说,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条件来给摄影师提供走进洞窟的机会,但现在包括安全、管理等措施日趋完善,希望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与古人对话”,与更多人分享各自的“敦煌故事”。

  王旭东解释说,长期以来不允许游客进窟拍照,是因为之前认识水平有限,认为闪光灯会对壁画颜料等产生伤害,但经多年监测研究发现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现在仍要坚持这一规定,是因为莫高窟洞窟非常狭小,如果每人都去拍照,忽略了讲解环节便是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是对文化的不尊重。

  公元366年,莫高窟出现第一个石窟,自此山麓断崖上凿壁开窟的声音历经10余朝、1000年延绵不绝。但以民间营造为主体的千年历程伴随着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直至官方实施管理的近70余年来,历经几代人前赴后继的抢救性保护,今年迎来1650岁“生日”的莫高窟终于“转危为安”。

  之所以今天的莫高窟交汇融合了世界四大文明的印记,是因为它不同于皇家石窟寺,而是由中西方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的一个过程,从营造之初便是开放包容的。王旭东表示,不同民族在这里相互共存,并持续创作千年的石窟在全世界来说都属罕见,至少在他的知识范围内尚无第二处。

  事实上,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也贯穿于莫高窟抢救性保护的数十年间,尤其是数不胜数的国际合作项目为莫高窟在文物保护和人才的培养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从古代借鉴一些经验,为丝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做出贡献”则是敦煌研究院希望努力实现的“开放保护”。

  王旭东透露,敦煌研究院目前已与很多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近期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不仅要让敦煌文化走进各国的校园和社区,同时也邀请其他国家的学者来参与莫高窟共同的保护、研究与传承,用他们的文化背景来看敦煌,用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讲“敦煌故事”。(记者 冯志军)

标签: 文化遗产;莫高窟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艳星亦是平凡人:空闲时间度假遛狗自拍

每日关注
  • 神舟十一号17日7时30分发射 景海鹏和陈冬任航天员
  • 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 河北邢台多所高校学生陷校园贷诈骗 涉案超百万元
  • 无人驾驶汽车陷伦理困境:车祸无法避免时应先救谁?
  • 女子健身后开车突然昏厥 连撞路边8根路桩
相关阅读
  • 敦煌研究院纪念开窟1650周年 莫高窟前中秋夜举办音乐会
  • 莫高窟推出预约购票“微官网” 可轻松获取余票信息
  • 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 故宫回应“口咬九龙壁”:观众碰不到 会定期拍照存档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