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一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发帖称:“外国的鬼节也要过,还要带万圣节的服装和道具,我就呵呵了,是不是冬至也要带纸钱去幼儿园烧呀?”扬子晚报记者昨天在南京几家商场探访发现,不少幼儿园家长带着孩子来买万圣节道具,都说是幼儿园布置的作业。一些家长表示不解:为啥幼儿园对学龄前孩子从小就进行如此“崇洋”的教育?
家长很纠结:
这么吓人的东西,买还是不买?
扬子晚报记者联系这位发帖家长得知,他的孩子在南京城东苜蓿园大街附近一家幼儿园上学,该园最近几年基本上逢节必过,除了国家法定假日外,中国传统的端午、中秋、重阳,外国的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基本一个不落。问题是,每年的节日活动都要求孩子家长准备好各种道具来布置教室环境,烘托节日气氛,“每次节日一过,这些布置的道具就扔掉了,第二年再买,这不是明摆着折腾和浪费吗?”
另一位孩子妈妈说,感恩节、圣诞节这些洋节过过也就算了,万圣节是什么鬼?查了一下百度,说是外国的鬼节,扮神弄鬼吓唬人作弄人的,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过这个节是不是有点“超前”了,教育导向也不对啊。如果说连外国的鬼节要过,那么,中国传统的冬至和“七月半”,是不是也要让孩子带纸钱到幼儿园来烧一烧呢?
一位海归家长张先生则认为,他在美国曾应邀参加过一次朋友家的万圣节聚会,“说实话,当时现场气氛的确很嗨,老外也很会搞气氛。但作为成年人,我还是受不了装扮鬼神后营造的恐怖氛围,比起化装舞会吓人多了。”
张先生说,这属于西方特有的文化与传统,经过多年的传承和积淀,大人、孩子早就习惯。但西方的节日东方过,毕竟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单纯为了“逗小孩玩”,却让家长大张旗鼓地准备,则喂饱了商家,倒了家长的胃口,还让孩子不知所谓,甚至是反作用,就有点得不偿失。
商家在偷笑:
逢节进货错不了,赚的都是家长钱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分别来到南京新街口金鹰超市和城东百安居,看到万圣节装饰品商品专柜前品种琳琅满目,挤满了顾客,一打听,八成是孩子家长,而且一大半是幼儿园孩子家长。
在百安居,一对年轻夫妇领着孩子才买完了一套南瓜灯,孩子嚷着:“老师还要买万圣节捣蛋鬼衣裳行头呢!”另一对家长则对着一张鬼脸面具纠结了:“这鬼脸太丑了,大人看了都有点怕怕的,更何况孩子呢?”
摊主老板告诉记者,以前圣诞节礼物好卖,现在什么万圣节、感恩节、愚人节、复活节“节节高兴”,做洋节的生意怎么都能赚,过去只是大学生喜欢的新鲜玩意儿,如今很多小孩子的家长也来赶时髦,赚的都是家长口袋里的钱。
也有一些家长抱怨,现在幼儿园逢节就搞活动,弄得家长跟着买,有些东西其实可以反复利用的,但幼儿园很少这么做,基本是节一过就扔掉,实在可惜。
幼儿园的解释:
过节搞活动,
就是给孩子多点“主题体验”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在城东苜蓿园大街上的一家幼儿园了解万圣节活动时,这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说,幼儿园之所以比较重视过节,为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比如端午节让孩子学做粽子,中秋节让孩子学做月饼,圣诞节让孩子与家长一道扮演圣诞老人,重阳节让孩子为爷爷奶奶捶捶背,就是让家长体会到和孩子一起动手体验的快乐,也加深孩子和亲人之间的感情。“幼儿园的教育,注重的是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和体验,在一张白纸的前提下,通过模仿一些现成的节日习俗,搞搞主题活动,让孩子参与不同特色的民俗习惯和文化,表达孩子有个性的认知和理解,张扬孩子们的天性,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另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则表示,现在有一些国际幼儿园都有外教,也会涉及一些中西方融合文化教育,诸如万圣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都会引导孩子搞些主题活动。家长为此不必“大惊小怪”。
教育专家怎么说:
幼儿园过洋节, 要发掘内涵的“正能量”
幼儿园里究竟要不要过“万圣节”?怎么过?就此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杜悦艳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万圣节虽然是俗称的“外国人的鬼节”,但此习俗时至今日,不论是中西方,注重的并不是节日本身的含义,而是它释放天性的快乐正能量。
杜老师认为,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指定模式的教本,各家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情和特色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每一项活动,对孩子的认知都是一种启蒙引导,一定要合理地吸收外来文明,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需要,以此来传递美好向上的正能量。
“一定要带孩子搞活动的话,类似感恩节这样的外来节日,让孩子们懂得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感恩所有帮助他们成长的力量,这种更有意义的节日来过,更加符合中国特色,家长们谁都不会反对的。”如果一定要过万圣节的话,杜老师认为,挖掘万圣节中一些能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看得见的节日元素更好,比如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南瓜灯,让孩子了解到蔬菜瓜果也能做成生活装饰用品,侧重于美术欣赏教育更好。当然也可以选择孩子们自己喜欢的一些嘻哈角色来扮演,还孩子们以本真,表达“童眼看世界”的主题。 而不是放大万圣节中妖魔化、装鬼搞怪的恐怖元素,让幼小的心灵产生莫名的警惕和恐惧视觉体验。
万圣节究竟是“啥鬼”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关于万圣节的由来,版本繁多,流传较广的是: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认为10月31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万圣节的活动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进行。但如今,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
- 四川凉山州孩子十年没吃过肉? 当地教育局:系伪新闻
- 留守儿童成校园暴力施暴者和犯罪“易感”群体 谁来护佑?
- 营养餐为何被吐槽:配送“缩水” 改发现金也不便领
- 中国式家庭教育:过半家庭母亲抓教育 父亲缺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