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刘超)当前,唱衰东北经济的声音不断,2016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吉林、黑龙江、辽宁经济增速均处于后五名之列,一时“断崖式下跌”、“硬着陆”的论调不断。
近日,吉林省公布了三季度经济数据,尽管没有像此前外界预测的那样过“七”,但前三季度 6.9%的经济增速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而根据黑龙江与辽宁已经公布的部分指标来看,外界预期它们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相对上半年也将有所好转,东北三省经济企稳迹象隐现。
东北三省
经济向好:政策发力 产业发展回暖
吉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吉林前三季度经济增速6.9%,超过全国6.7%的增速,同时,这也是吉林在2016年以来首次经济增速超过全国水平。在主要城市经济都在加速的情况下,黑龙江的前三季度数据也被专家普遍看好。
辽宁省三季度经济数据尽管未出,但就已公布的一些经济指标来看,辽宁省经济也有好转迹象: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结束连续51个月的下跌;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87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
“对比之前的经济数据,黑吉辽三省的经济是逐季提高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东北经济趋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支撑,也有旅游、金融等服务业发展的推动。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给与了很大支持。”
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放缓业以引起中央的重视。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了 《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等文件。
东北地区也根据地区差异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释放了相当的政策红利。黑龙江省委书记更是在日前的黑龙江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直言:“放开、放手、放胆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为黑龙江振兴发展谋求新动能。
“政府能拿出一些有力的措施无疑会促进经济发展。”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孙志明表示,政策发力对于振兴东北经济有重要意义,但他同时强调,政策的制定需有连贯性,“这样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是‘昙花一现’。”
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增长明显 消费升级
在东北地区出台的一些政策中,可以明显看到地方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而调整的结果也是喜人的。
吉林省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6.4%,而第三产业增长了8.5%,达到3613.32亿元,已占到吉林省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的近四成,并呈现赶超吉林经济支柱第二产业的趋势。而在辽宁省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指标中,辽宁省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已达61.7%,增长迅猛,其主要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也在高速增长。
东北地区某地露天煤矿(光明网记者刘超/摄)
“去产能”一直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重点,而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黑吉辽三省无疑是“减法”中“被减数”的重要构成。
“毫无疑问,‘去产能’对东北地区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还是要进行转型。”辽宁省社科院产业经济所所长张天维告诉光明网记者,东北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的地区,却也是最晚退出的,因此以往赖以为傲的庞大工业体系反而一定程度影响了转型的速度,困难繁多,“阵痛”自然在所难免。
“东北地区不仅有石油、煤炭这些资源,更有长白山、中药以及冰雪文化等这些其他省份没有的资源,更好的开发这些资源,才能为东北经济振兴发掘新动能。”徐洪才向光明网记者表示。
除了产业结构变动,在三省已公布的指标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也保持了涨势:辽宁省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吉林省前三季度消费零售总额增加9.9%,在2015年9.3%增长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这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带动生产,经济活力开始在相关零售业以及上下游产业涌现。
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生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求侧的作用再一次被强调。
从需求侧来看,此次东北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中,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旅游、文化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服务类消费增长迅速,已然成为东北经济的趋稳的重要推手。
“我们要坚持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措施并举,精准的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一线声音:东北经济仍能创造“奇迹”
事实上,东北经济的“底气”不仅来自纸面上的数据呈现,也来自其在计划经济时期积累的经济基础。
“东北地区在上世纪曾经有那样辉煌的成绩,怎么会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很多人心中都曾有这样的疑问。
建国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东北三省的煤炭、钢铁、电力、机床等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据统计,1980年,仅辽宁省工业总产值就占全国9%。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滞碍重重,陆续被沿海各省赶超。2016年上半年,辽宁省甚至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省份,这种反差让外界很多人为之叹息。
对于家乡的这种情况,东北地区的各个岗位的工人怎么看?
光明网记者在辽宁省采访时发现,尽管受限于订单量减少,部分工厂略显萧条,但生产线上的工人的热情依然不减。
东北某厂正在工作的电焊工人(光明网记者刘超/摄)
“每天8点多上工,我一般都会在7点前准时来。”刘宇志是辽宁某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一名电焊工,他已经在此工作了24年,对他而言,尽管工厂订单或许会减少,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懈怠。
“我们东北可是盛产劳模的地方。”刘宇志和他的同事不无骄傲的说,“我们以前能创造‘大庆石油会战’胜利的奇迹,现在在其他行当同样也可以。”
“东北经济增速放缓不等于一蹶不振。”张天维认为当前众多对东北经济“妖魔化”的描述难言客观,东北之难问题不只出在东北地区本身,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东北可以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以前能,现在也能。”
持续向好:仍需“发掘”稳定支点
尽管各界普遍看好,但是很多专家学者还是认为,尽管我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显现,但依然可能面临“后力难继”的风险。
张天维认为,在这一波经济上涨中,除了房地产市场上涨带来的增长量以外,秋冬以来,煤炭、钢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上涨,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经济趋稳形势已有显现,但回暖言之尚早。
“以辽宁为例,作为资源大省以及重工业聚集地,在这一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行情’中获益不少,但是冬季过后,煤炭价格是否依然保持这样的涨势还未可知,更何况,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代表,辽宁的诸多城市还能‘吃’资源多少年也是未知数。”张天维告诉光明网记者。
不论是“爬坡过坎”还是“滚石上坡”描述,都表明东北三省面临的是一次长期的考验。在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要有长远眼光。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相伴相生,东北经济增速放缓暴露出其产业结构上的短板的同时,也为东北经济“换挡提速”提供了一个契机,这需要一个过程。此次经济数据趋稳的表现对东北经济来说不仅是提振信心的利好消息,同时也是一次警醒:在坚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尚需为经济持续发展向好找寻稳固支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