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夏宾 李爱平)当一杯牛奶的奶源来自新西兰南岛怀马特市,蕴含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发技术,通过英国的质量认证标准,最终被握在中国消费者手上时,“一带一路”建设所释放的红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杯牛奶来自伊利集团,其董事长潘刚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不仅是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投资建设,也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智慧资源引入中国市场。
“这些资源正在助推中国的‘品质革命’。”潘刚如是说。
如何让民众爱上“中国制造”,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成为今年以来中国官方力推“品质革命”的落脚点。
中国乳业专家陈瑜表示,对于中国乳产品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囊括了全球众多黄金奶源带,极大地拓宽了中企整合资源的空间。同时,中企可以借助欧洲等乳业发达地区具备的传统科技优势,促使产品品质升级。
上述观点与潘刚提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资源与智慧资源能为中企所用不谋而合。
以伊利在“一带一路”的布局来看,在自然资源方面,伊利已携手意大利乳企斯嘉达,整合了欧洲阿尔卑斯山麓的优质奶源;在新西兰南岛怀马特市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
潘刚表示,拓宽奶源地增强了其对产业链上游的管控能力,从源头上保证品质。
在智慧资源方面,目前伊利已在荷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和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升级中国母乳数据库;联合英国劳氏和天祥集团,对标国际标准;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计划,集聚“一带一路”沿线权威专家,共同开展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等课题的研究。
“利用好‘一带一路’资源,来创新贯通全产业链”是伊利“走出去”的目标。潘刚说,“一个全球化企业,如果想要在全球商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要强化创新能力,占据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
潘刚亦强调,中国企业在对外合作中,不能只是简单复制发达国家技术,盯住短期利益,这将制约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和转型升级,“不能成为别人技术的跟随者,要主动作为”。
潘刚透露,随着伊利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在资金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公司通过国内外合作银行和境内外债务市场获得融资能力较强,但融资成本偏高。”该集团希望能得到如丝路基金、亚投行之类的政策性基金或银行的低息资金支持。
潘刚表示,当下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全球相互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这些挑战,要求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而“一带一路”建设,就给包括乳业在内的食品企业带来了整合全球资源,汇聚全球智慧,重新融入全球价值链,推动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机会。(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